关于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几个方面的思考

2013-04-29 00:44李雅洁
考试周刊 2013年50期
关键词:商务礼仪一体化课程改革

李雅洁

摘 要: 《商务礼仪》课程在众多高职院校中作为专业课程或者公共选修课程开设,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是典型的工学结合课程。但在许多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课程内容不够系统、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技能训练缺乏、实践性教学比例偏低、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等一系列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高职《商务礼仪》 课程改革 “TLPE”一体化

《商务礼仪》课程在众多高职院校中作为专业课程或者公共选修课程开设,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是典型的工学结合课程。该课程对于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起主要的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商务礼仪的内涵,掌握正确的商务礼仪,培养商务礼仪素养,提高素质,懂得如何塑造成功的个人商务形象及进行得体的商务交际,从而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一门与工作实践紧密接合的应用型课程。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存在课程内容不够系统、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技能训练缺乏、实践性教学比例偏低、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等一系列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依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紧跟企业发展趋势选取教学内容,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必须够用为度,有所取舍,有所侧重,通过技能点的完成达到教学要求,并注意与前后续课程的有序衔接。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置身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与技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职业形象系统塑造为主线,以有形、有度、有品、有智的“四有”人才培养为基点,瞄准主要职业岗位群的实际,确定融“知识—能力—素质—形象”于一体的四维培养目标,选取紧贴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商务活动策划组织及各环节礼仪规范为主要教学内容,使该课程成为符合管理类专业要求,切实起到能力培养与形象塑造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的改革

从商务职业活动和职业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项目整合内容,以任务序化内容。以项目整合内容是指按照企业商务活动的主要类型,选取并项目化了课程理念导入、职业形象塑造、职场交际礼仪训练、行业接待礼仪训练、专项仪式训练等五个项目;以任务序化内容是指在项目内,以企业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为一个任务,按照任务展开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以项目整合教学内容的框架下,采取以零距离上岗为导向,创建“TLPE”一体化互动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改革与市场就业需要,推行立体化学习平台建设,并以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结合组建出色的教学团队,以教改、科研和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创建“教—学—做—评”一体化互动教学模式,简称“TLPE”,T即Teaching,L即learning,P即Practice,E即Evaluation,把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任务驱动为切入点,遵循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基本素质、技能特点及服务能力等实际转换成不同职场岗位演练,结合地方区域文化与特色设计驱动任务,由学习领域切换到学习情境,创设多样化的场景及项目,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及总结提升的动态内化过程中学习,教师从“独创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成为情境的设计者、行动的引导者和评价者。学生在各自职业岗位定岗学习,相互促进、提升并融会贯通,同时体验团队精神,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从而提高综合技能应用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手段改革

在实施“TLPE”一体化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探索形成适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体系,如启发引导、头脑风暴、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示范互动、行为训练、实战案例分析等,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增强教学效果。

比如利用课程网站,开发虚拟任务训练,也可以设计简单实用、生动有趣的任务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以过关的方式掌握技能点,学生要扮演好公司员工的角色,寻找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路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步步掌握关键的技能点,并体验在今后工作中应避免出现的错漏,场景设置完全符合现实情境。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本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的学习态度,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考核内容以岗位需要的“职业形象与能力考核”为主,“理论知识考核”为辅,内容包括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及项目教学中的表现等;考核形式以现场考核为主,突出“产学结合”及“项目成果”,包括课堂表现、笔试、口试、现场演示;考核评价采用“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评价的主体扩展了,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行业专家等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因为学生只有成为积极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比如可以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过程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平时成绩包含出勤、课堂提问、讨论、角色扮演、任务小结、实习表现等内容,在考核指标中加入素质考核指标等。

参考文献:

[1]袁红兰.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性教学探析[J].成功(教育版),2012(24).

[2]韩慧如.探析教学改革环境下高职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J].价值工程,2011,30(13).

[3]罗元,金志芳.高职《商务礼仪》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学与财富,2010(11).

[4]李文彦,史苏敏.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

[5]严军.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猜你喜欢
商务礼仪一体化课程改革
基于营销专业就业要求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学情变化中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
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中专学校开展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