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人为什么要喝长江水?

2013-04-29 00:44士齐
齐鲁周刊 2013年50期
关键词:东线通水调水

士齐

12月8日,南水北调工程宣告东线正式通水,历时11年大建设的世纪工程终于步入现实大考。

南水北调正式通水之后,每年可为山东省调引长江水13.53亿立方米,其中济南市1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济南人将在不久之后喝上长江水,这对紧靠黄河的泉城来说多少有些困惑。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南水北调工程本身。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思路的工程调水,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能够像南水北调设计之初所设想的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长江、黄河两大水资源调配和环境问题,如今都产生了疑问。

缺水的济南?

在宣布正式通水之前,东线一期实际上已悄然通水半个多月,之所以延后公布信息,是出于慎重,想试运行一段时间后观察水质能否持续达标、工程本身会不会出问题。

据了解,一期工程在山东境内共有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全长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线长487公里,即所谓的南水北调干渠,东西干线长704公里,为胶东调水工程。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正式通水,胶东调水工程正式通水也已提上日程,该工程已于今年8月份完成了试通水。这成为我省历史上投资最大,距离最长,跨流域、跨区域最多的大型水资源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给济南的长江水量分配指标为每年1亿立方米。根据分配计划,济南市区每年使用7600万立方米,章丘市使用1700万立方米,平阴县700万立方米。

而分给济南市区的7600万立方米,的水共有三个流向,其中经玉清湖引水工程引到玉清湖水库,经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调至卧虎山水库,这两个水库一共调水3600万立方米。送到玉清湖水库的长江水将会经过水库、水厂被送到市民家中。而济南目前饮用水源主要为黄河水和地表水(南部山区水库水),其中90%为黄河水,6%为水库水,此外还有约4%的地下水。

济南以“泉”闻名于世,还紧靠着黄河,然而却也是一座“缺水”城市。据公开资料,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9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市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则更少,仅为275立方米。而山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3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属严重缺水地区。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专家称,山东大部分地区位于750mm等雨线内,地下水总储存能力约5000亿立方米,年地表径流量276亿立方米,“山东不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而仅是工程性缺水。”

还有人主张改用地均概念,“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经不起推敲的,按这个标准来评估,结论是山东不如新疆,上海不如宁夏。说山东缺水,这个结论不好下。山东水资源完全可以自给,关键在于合理调度。极有可能的是,东线工程建完后将没有用户或者用户很少。”

尴尬的长江水

可以推测的一个事实是,当长江水历经千里终于流到北方之后,几乎立刻就会面临成本和经营问题。

济南市现行居民生活用水水价为3.15元/立方米,经营服务用水水价为5.40元/立方米。而根据水利部核算的成本,南水北调通水后,调到北京、天津的长江水成本将高达18元。

另外,在2009年时,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从南水北调论证之时的每吨20元降低到不足5元。

到今天,东线工程的两大目的城市群的用水问题,几乎都找到了替代手段,那就是日益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青岛、烟台等地的海水淡化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而天津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是中国海水淡化第一城。

国家海洋局一位官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多次考察沿海早期的海水淡化项目。他无意质疑南水北调的经济性,却对东线工程心存疑虑。东线主要向天津和胶东地区供水,这一区域正好是黄、渤海沿海地带,“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这位官员还直言不讳地说,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东西向的平面调水工程都证明不成功。这个不成功的名单中包括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碧流河入大连。

这仅是南水北调工程争议的一个缩影。中国从没有哪项工程像南水北调,跨越如此多的省份,投入如此大的巨资,对国土生态体系影响如此之巨,求解如此深重的生存危机,也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南水北调其实自2002年就已经全面铺开。东线一期工程原定于2007年通水,但在2008年底将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改为2013年通水,被推迟达5年之久。

南水北调推迟5年通水的消息一出,即刻吸引了境内外目光。一个投资以千亿计的庞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总干渠各段工程开工8年后,居然发现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工程建设实际进一步深入论证。这一现状令当初的决策陷入历史的尴尬。

“现在来看,最初的开工决策确实有些仓促。”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专家说,起码南水北调工程没有经过全国人大的审议程序,而水利部也仅是就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工作向全国人大某些专门委员会做过汇报。相比之下,三峡工程尽管也争议很大,但其议案当初毕竟是通过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

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开工前,原水利部部长、时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杨振怀就公开表示,南水北调这么大型的工程涉及国家战略全局,有必要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

2002年,国务院批复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随即东线和中线的一期工程就被快马加鞭式的鼓动开工,原因一是北方干旱和缺水状况已十分紧迫,其二也是考虑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水。

2002年12月,东线一期工程率先开工,2003年年底,中线工程一期工程也开始了单个项目建设。而此时,整体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总报告还不知道在哪里。直到2008年10月21日,中央才批准了东、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

但正是在这样的拖沓中,新技术等各种社会因素的飞速发展将远道而来的长江水陷入尴尬之中。

南水北调:拆东墙补西墙?

在诸多描述中,南水北调的决策源头都被视为是毛泽东当年的一句话,“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可以借一点过来。”但1978年之后,毛泽东时代的诸多决策已经不再实施,对于三峡工程等一些特大工程的综合效益,人们仍将以审慎的态度持续考量,而不轻下断语。

持反对观点的专家、学者们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浩劫性破坏,包括导致水体污染扩大、血吸虫病北移、土壤盐渍化、江水资源失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等等,而这些不利的影响自工程上马后,已经逐渐显露。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工程师范晓此前曾说:“东线主要问题就是水污染,因为它经过淮河流域,是我们国家水质污染最厉害的一个区域,所以这个污水调过去以后,实际上很难应用的。”

专家们指出,受水地区完全可以通过节水、治污、利用再生水等方式缓解当前的水危机,而不是采取南水北调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愚蠢做法,这样只能导致缺水范围扩大,直到全中国永久性缺水。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说:“山水循环是以流域为单元的,这是基本常识,你把这个流域的水调走了拿到另一个流域去了,它就不参加这个循环了,会产生什么结果?谁都不能预料。国际上对跨流域调水,都是比较慎重的,是万不得已的最后的手段。”

著名已逝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也曾给中央领导写信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问题,他说:“要停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水只可抽到里下河地区。该工程抽水70 米水头,经济上不可行;将来恢复大运河,黄水南北分流,该工程将大部拆除。该工程是错误的。”

那么,在众多专家学者极力反对的情况下,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坚持南水北调?

对此范晓解释说:“因为它带上了很多政治的色彩,当然这个里面也有利益的驱使,当然它是少数强势利益集团,比如说具体做南水北调工程的,水利部下面的一些大的公司,因为它可以从里面获得很多利益,一旦批准上马,国家的投资或者贷款就大量的来。”

至于南水北调工程以后的长远效益,范晓说,他们根本不去考虑。

猜你喜欢
东线通水调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全线通水7 周年等
东线混战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开工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并通水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正式通水
膜下滴灌作物以肥调水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