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2013-04-29 00:44
齐鲁周刊 2013年50期
关键词:齐鲁马桶选题

我们为什么纪念曼德拉

可以说,南非转型至今仍在路上,绝非简简单单“宽恕”“和解”几个词语所能涵盖。其间曼德拉作为一个身负历史重托的政治领袖,有强烈的道德感而不孤芳自赏,识别历史大势而不急于求成,能发动群众而不滥用领袖魅力,足为后世之表。一代伟人谢世,总是会引发人们无尽的哀思,而这些哀思所引发的种种评价和慨叹,又无一不映射着当下的现实。

保护长江生态:最后的机会

在今天的中国,水利工程专家同生态专家似乎已成了天然的“敌人”。2013年有关“长江生态系统崩溃”的问题,再次引发了这种对峙。长江,作为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而对长江的开发也在近年达到高峰——除了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它还直接体现在金沙江等上游梯级开发问题上。

中国城镇化在正能量转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表明中国城镇化道路正在转弯,从以前的速度型转向质量型,从“以物为本”的道路转向“以人为本”的道路,应该说这是一次正能量的转弯。

经济放缓:这很重要吗?

美国大西洋月刊《中国2013年大事记》一文称,中国2013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不到8%,引发对中国奇迹是否将终结的担忧。但GDP数字是政府最不关心的事情之一。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阶级分化正在社会主义中国重现……

从2009年开始读齐鲁周刊,四年的时间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每到周五,必去报摊买一份,看哪篇文章的标题与自己的喜好相合,会立即坐下来阅读。拿到齐鲁周刊总第730期时,瞬时被封面专题《咱的爹娘们》五个大字所触动,心中那方最柔软的部位便就颤抖起来。于是,坐在18路公交站牌旁边的凳子上,一口气将其中的几篇文章读完。特别是《父亲的“不着调”》、《九十岁老妈的“自留地”》和《母亲的梦:“一个陪我喂兔子的孩子”》三篇文章,让俺看得泪水涟涟。想起了依然住在农村的老妈、老爹,还有八十多岁的姥姥……

在城市里呆久了,会不经意间忘记许多不该忘记的东西。齐鲁周刊的这组封面专题文章,好像重新打开了俺的记忆。启发俺自己对自己说,不能光生活在城市里,得常回农村老家看看。那里,有咱的老爹老娘,还有咱深深的根脉。

——山东社会科学院祥子

马桶竟然能革命?这是拿到齐鲁周刊总第730期时的第一反应。上面有篇关于马桶革命的文章,读后竟然游离开马桶这个物件想了很多。我们这个社会岂止是马桶需要革命,许多方面好像都应该来一次革命,但我们的革命精神是不是退化了?好像再也没了历史上的那种革命激情。大家发现身边的不足,或发现这个社会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大多是牢骚一通,怎么就不想通过革命到推动一下呢?革命的目的不同,所做的努力也不同,但历史就是在这样的“不同”中被推动的。想想五四运动,想想土地改革,甚或想想文化大革命,无论好与坏,无论对与错,都是通过“革命”进行矫枉。矫枉也许会过正,但总比静止在那里不动好得多。

——德州市物价局寒冰

请你提建议:

本刊“读者来信”栏目开设以来,先后收到许多读者来信,有的读者从选题策划到栏目设置,甚至某一个选题应再补充什么内容,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此,我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本刊继续欢迎读者来信,欢迎对本刊的栏目设置、选题策划等提出建设性意见,来信请发:xieyongmin0301@163.com

猜你喜欢
齐鲁马桶选题
马桶的前世今生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齐鲁声音
便便哪去了
床到马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