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2013-04-29 00:44张辉
考试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问题

张辉

摘 要: 本文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问题:时机不当,分组不科学,规矩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可采用以下对策: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的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组织形式,其实质量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缺乏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机不当。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殊性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4.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往往不是代表小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有时也不科学。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只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题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呈现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职责,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问题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