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意语文课堂的再思考

2013-04-29 00:44翟霞曹培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6期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心灵

翟霞 曹培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景洪春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 是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怎能不以诗意和美感来滋养祖国的幼苗呢?尤其是语文教育,更是应该闪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散发着诗的激情,语文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语文本应是一首动人的诗!

王玉强老师提倡“深度教学”,我认为他绝不是提倡语文老师只要给每种类型的练习题找出规律性,语文教学就结束了。语文除了工具属性、基础学科之外,还有她自身独特的魅力。王老师写过课本诗,也提倡学生写诗解读课文,用诗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交流,这不正是一种深度吗?让诗意弥漫在语文课堂的角角落落,氤氲着语文,滋润着语文,馨香着语文,这不正是一种更难企及的深度教学吗?

王崧舟老师将自己的语文课称为“诗意的语文”。语文课堂应该也必须要有诗意,才能给学生留下难忘而又值得回忆的印象,才是直达学生心灵深处的深度课堂。

要创建诗意的语文课堂,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

中国是一个诗度国家,诗教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如果舍弃诗意,以工具课自居,势必苍白无力,孱弱不堪。汉语诗文的精华势必消失,因此让诗意在语文课堂流淌,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当语文诗意遭遇来势汹汹的高考,学生的思绪不再翻飞,心灵之旗不再猎猎,诗的喉咙不再婉转低回。鲜活灵动的语文课堂被肢解成毫无生气和美感的知识训练和思想灌输,何谈诗意?因此,教师要用心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徜徉在诗意语文课堂中,还语文以本色。

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情境,才会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高昂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保持饱满热情,思维积极活跃。例如,教师的导语就应该导出一种让学生感兴趣的诗意氛围,先声夺人,让学生一下子就被带进营造的诗情画意中。比如学习《再别康桥》时,放一首肖邦的《小夜曲》,教师的语言随之流淌出来:在这首宁静的肖邦小夜曲的牵引下,我们也撑一支长篙,在诗的长河里漫溯,轻轻地走进徐志摩,轻轻地走进诗人眼中的康桥。

此外,还可以插映一些画面,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语文课堂诗意情境的创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可以使教学内容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

二、运用诗意的课堂语言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教师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有力武器。教师的语言有无感染力,能不能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真正与学生心灵对话,很多时候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

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是心灵和情感的共鸣。语文课堂上,精心设计的诗意语言,才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语文老师,假如语文老师的语言缺乏诗意,很难带学生到诗意的伊甸园去欣赏美景。

语文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无数精美的名家名篇,其本身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情深意长,或含蓄隽永,或跌宕起伏,或涟漪微澜,或幽默诙谐,或深沉抑郁……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语言为载体,让语文的诗意美静静地流淌在每个学生的心河中。但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单调、干燥、乏味,既无启发性,又无吸引力。在评价学生读书时,可能就是“读得很好”、“声音很洪亮”之类的。

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美的语言具有魔力,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能照亮学生的未来,能给学生以生命的温柔和情感的甜蜜触摸。语文教师就应该把自己当成行吟诗人,着意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诗意地栖居于语文课堂,尽情地享受着知识的阳光。

三、 唤醒学生沉睡的诗情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就是一种唤醒。”课堂教学应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让学生学习的激情充分地释放、爆发。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应该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要努力去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诗情,去拨动他们心中诗意的琴弦,这样的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诗性充溢、灵性飞扬。

当若干年后回忆语文课堂,学生真的还会记得你曾为他讲解过哪道练习题么?也许,他每每想到高中时候做过的大量练习题,就会头痛,就会恐惧,就会压抑,就会想不下去了。可也许,留在他脑海中最浪漫的想法,还是源自唐诗宋词,源自语文课堂诗意的语言,源自语文教师。生活中,当他看到菊花的时候,他也许会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悠闲,他也不自觉地停下了人生路上的脚步;当他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时,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会出现在他的脑海,那时,他又重拾信心上路了;当他低迷绝望时,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也许可以温暖他失意的心怀,让他始终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当他疏于对父母的照顾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恰恰可以重重地砸在他的心坎上;当他身处高位有一念之私时,也许范仲淹会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样的话警醒他,那时,他也许能及时刹住车……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这都是我们语文赋予他的,这些诗意的存在,能涤荡污浊,能提精炼粹,能陶冶身心,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虽不要求人人会写诗,都成为诗人,但也不要仅仅停留在“读”、“吟”的阶段,可以读写结合,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创作诗的背后是阅读、是思考、是语言基础和文化积淀。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是培养、训练写作的能力。在这方面,不妨参照王玉强老师的课本诗,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诗、写诗。

有人说:走在小路上,我看见语文是前面的路标;飞在白云间,我看见语文是云底的鸿雁;荡在碧水中,我看见语文是醉柳的倒影;行在黑夜里,我听见语文是依稀的足音……这岂不是一种让语文教师颇感慰藉的深度教学么?

行进在诗意的课堂,真的会如沐春风,如戏小溪,如荡轻舟,如饮香茗。王崧舟老师说:诗意语文永远走在路上,永远在路上行走。是啊,诗意语文,语文诗意,至纯、至性、至情、至深,愿借志摩的一支竹篙,驾一叶小舟,向着充满诗意的,青草更青处,漫溯,漫溯!

(作者单位: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诗意语文课堂心灵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被耽搁的诗意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