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桂华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或悲壮激昂或缠绵细腻的诗词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呢?本文拟从感悟诗意、诗情、体验诗境、再悟诗情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如何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
关键词:语感 诗情 诗境 情感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99-01
1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分诗七分吟”。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和细细地品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再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也会有所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最后,熟读成诵。要做到学完一首诗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当堂背诵下来。通过反复诵读,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2 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古诗词以诗传情这一特点,必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1 抓住背景,深刻理解诗意
有些古诗由于其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距离的遥远,光从字面上看,不容易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因此有必要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真实情感。例如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先让学生了解作者本人的经历及本诗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困居长安,已到中年。有了这样的了解,然后再学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时,学生自然体会到诗人爱国爱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引起共鸣。
2.2 紧扣诗眼,理解诗词主旨
所谓“诗眼”,是指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词。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就必须扣准“诗眼”作为突破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要了解诗人写此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诗中一个“爱”字即为诗眼,学生读诗悟诗时就要顺着这个“爱”字来进行。那么作者接下来要怎么描写自己所喜爱的这个春天呢?那就要看诗中作者抓取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来丰富诗意了。诗人选择了“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迷眼之景,动静结合,突现了春天之初的生机盎然以及作者对初春时节的喜爱之情。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怎奈一个“愁”字极尽诗人对王昌龄被贬后的不胜同情,欲将己之愁心交付明月,随友人同去贬所,从而体现了诗人对王昌龄的诚挚感情,所以这首诗是以凄迷之景写感伤之情。同样是情景相生的佳作,但却与上面所提到的以迷眼之景写喜爱之情截然相反。这是从诗眼中能抓取到的信息,同时也是理解诗歌主题的重要依据。
总而言之,诗词情感的感悟要和语言的感悟融为一体,古诗词情感的感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感悟的加深,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在不断地升华内化。所以,作为教师就要重视处理好语言的理解品味和情感的体验熏陶的关系。
3 想象融合,体验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所以,我们要重视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3.1 要从文本出发,拓展想象的空间
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春望》,从读题开始,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山河、草木、花、鸟、想象未“国破”前长安街头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色;再想象“国破”后“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满目凄凉的景色。边想象,边诵读,从景悟出了情。
3.2 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想象
教师也可以借助多种媒体组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这样更直观,更便于学生理解。例如:我们在进行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教学时,根据诗意展示一组画面,广袤无垠的大漠,汹涌澎湃的黄河,一缕烽烟、一轮落日。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来配诗句。学生一看到此景,马上就会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看到孤身一人行走在大漠上,就会配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看到“征蓬、归雁”,则会配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4 想象诵读,再悟诗情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等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韵味和情感。
5 同类拓展,纵向延伸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另一特点。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及原有教材内容、语言特点,适当补充教材,寻找拓展基点,注重其内在联系,相辅相成;层次分明,主次适当,举一反三,融类旁通,实现能力的迁移。从而优化整合资源,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6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的积累,也是思想、情感、形象等多方面的积累。所以,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作为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古诗词。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古诗词的教学结构可以多样,教学方法更是千变万化。但我们坚信在诸多前辈、专家的引领下,在各位同仁的教学研讨下所开展的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兆群.诗歌教学论[A].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C].武陵:武陵学刊,1998 (1).
[2] 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3] 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05(8).
科技资讯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