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骤来之疾:中风

2013-04-29 00:53彭康谭敦民
家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风肢体血压

彭康 谭敦民

防治,

让中老年人远离中风

中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中老年多见。由于大多起病很急,恶化很快,状如疾风骤来,与自然界“风”的特点类似,所以人们称之为“中风”。

中风是一种“三高”性疾病,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有中风史的患者,有1/4~3/4可能在2~5年内再次中风。因此加强防治对预防中风至关重要。

预防中风,就是要把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

1.控制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平时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或转播等;饮食要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2.防止动脉硬化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止血脂异常和肥胖,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调血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3.控制糖尿病

遵医嘱服用降糖药,定期测血糖,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标准体重、工作性质与日常生活习惯,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然后换算成食谱。每餐要定时定量,限制吃糖,禁酒,多吃豆类食品和纤维素含量多的食品如糙米、粗面、海带、海藻等。适量运动,运动疗法与饮食、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4.注意中风先兆

一部分患者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详见本刊2006年第9期37页),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5.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成脑血栓。

6.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

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患者情绪不稳,血压波动,容易诱发中风。因此,患者在穿衣、饮食、运动等方面都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

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经常服用一些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和改善脑功能的药物(如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也有助预防中风的发生。

注意!中风复发有先兆

第一次中风治好了,由于原有的发病基础还在,患者依然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中风复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在第一次中风时,家人非常重视,但在好转和痊愈后就放松警惕,患者自己也容易忽视,不坚持或按时服药,不注意保健,结果导致中风复发,加重伤残,甚至丧失了生命。

中风复发和第一次中风一样也有先兆,如果患者本来已经好转的症状如头痛、眩晕、呕吐、语言不利、嗜睡、反应迟钝、肢体麻木或偏瘫又复出现或有所加重,即提示中风复发;也有些患者原有的症状不加重,而突然出现新的症状或健侧肢体也出现活动不利,则提示脑部其他部位也出现问题,属于中风复发。

血压控制不当,持续升高或急剧波动者容易出现中风复发。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复发率最高,约有1/3的患者发作达5次以上,且最后导致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时间大多在6周以内,多发性脑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复发率也很高;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复发率约为15%~30%。

第一次中风康复后要积极预防复发,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定时检查

经常测定血压,定期复查血糖、血脂和血压流变学指标,如有异常及时用药处理。

2.控制血压

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脑梗死。所以老年人血压最好控制在140~160/90~100mmHg范围。由于个体差异,患者不能凭主观感觉来调整降压药的剂量,也不能吃吃停停,而应经常测量血压,根据血压的高低由专科医生指导用药。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如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4.预防用药

适当服用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压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代谢和对脑血管病有防治的药物。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每日50~100毫克;中药活血制剂:银杏叶制剂、血塞通类制剂(含三七、丹参、川芎等成分)。或辨证用药服用中药汤剂。

5.戒烟控酒

吸烟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易导致血管痉挛。适量健康饮酒有活血通络作用,但应避免大量饮酒,过度饮酒极易导致脑出血,同时与脑梗死复发也有很大关系。

6.合理饮食

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甜食、肥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虾蟹等;多吃豆类、蔬菜和水果,每餐七分饱,特别是晚餐要吃少。

7.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乐观,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的兴奋和悲伤都可能诱发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8.劳逸结合

“过劳耗气,久卧伤气”。中风康复后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但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注意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可开展一些柔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

只要引起重视,平时多保健,控制好相关疾病,中风复发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哪些人容易中风

和许多慢性病一样,中风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它几乎是集慢性病之大成。根据美国国家神经障碍与中风学会的定义,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曾经发生小中风、平时抽烟、嗜酒的人群,很容易中风。

高血压

血压控制得好,中风几率可以减低一半。长期血压过高,血管内膜会受到不正常的压力刺激而受损,胆固醇因此容易堆积,形成血管阻塞,造成阻塞性中风。血压太高,也容易使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风。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患有高血压的人,中风几率高出正常人6倍;如果没有服用药物控制,中风的几率是服药者的21倍。但是令人心惊的是,在我国45岁以上的人,约40%~45%患有高血压,而且没有服药的人高达三分之一。因为血压控制不好,所以我国出血性中风的比例比美国高出很多。

高血压患者不能自行停药,一定要按时吃药。有些患者担心西药副作用,因此不愿长期服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副作用少又有效的药物,可以很好地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

研究显示,得糖尿病的男性,中风的机会是没有糖尿病者的3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得中风的机会,则是没有糖尿病者的4倍。

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适当控制血糖,长期血糖升高,容易造成血管变性和硬化。血管弹性减少、变脆,容易产生阻塞,若是阻塞发生在脑部,就是中风。

心脏病

因为心脏病所引起的中风,约占所有中风的10%~15%。患有心脏瓣膜疾病(心房和心室间的活瓣开关出问题)、心律不齐(例如心房纤维颤动)、心肌梗死、心脏内膜炎的人,容易有血块随着心脏泵出的血液流出,如果阻塞脑动脉,就造成阻塞性中风(又叫缺血性中风)。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维颤动的人,中风几率比一般人高出17倍。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心脏病患者如果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可以预防中风发生。

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轻微的手脚麻木、口齿不清、或是单眼失明等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就恢复正常,称为小中风。小中风因为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

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中风来求医时,通过计算机断层摄影,会发现多处血管曾经阻塞的痕迹,表示以前小中风很多次了,但是患者自己一点也没有察觉他曾经发生中风。

小中风是脑中风很重要的警兆,发生小中风的人约有35%在4年内会中风。

抽烟

抽烟对血液循环有多重危害。抽烟和颈动脉(供应脑部血液的颈部主要血管)的脂肪物质沉积有很大的关连。如果颈动脉堵住了,会造成中风。而且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升高血压,一氧化碳会降低脑中血液的含氧量,抽烟还使血液变稠,容易凝固,造成阻塞。

酗酒

酗酒对心脑血管危害尤甚,一般人都知道其危害,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中风后有哪些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中最常见的就是偏瘫和语言障碍。

偏瘫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中风患者偏瘫发生在脑部病变的对侧,因为大脑的神经支配是交叉性的。如果是左侧脑出血或脑梗死,引起的就是右侧的偏瘫,反之亦然。偏瘫者还常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有的还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体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以上这3种症状,总称为“三偏”。

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在左侧,当中风发生在左侧时,言语功能有时会受到影响,表现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混合性失语。

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话,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说一些简单而不连贯的词语,旁人不能理解。感觉性失语,即语言表达无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自话。若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混合性失语。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失语叫命名性失语,患者称呼物件及人名的能力丧失,但能说出物品的用途。别人告知该物的名称时,他能辨别对方讲的对或不对。

如果中风的范围较大或多次复发,不少患者会有精神和智力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甚至连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患者还可能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

康复治疗莫缺位

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就应该立即进入康复锻炼阶段。康复锻炼越早越好,但是有些患者和家属往往对早期锻炼顾虑重重,特别是脑出血患者,更是担心早期活动会引起再出血。其实,康复锻炼引起再出血的可能性很小。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只要血压平稳,动作不猛,不会引起再出血;而康复锻炼如果开始得太晚,会丧失预防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作用。还有一些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脏器病变的患者担心锻炼会引起血压波动和心脏病发作,其实,中风的康复锻炼是循序渐进的,只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用力过度,一般不会有这些情况发生。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锻炼,可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萎缩,增进身体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改善精神状态。

康复治疗主要采取的方式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推拿按摩、运动器械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请康复医师制定方案,有针对性地对智力、语言、肢体各部位进行训练,配合针灸、理疗和服用中药,对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中风后6个月内,更应及早和坚持康复锻炼。

也有人认为,中风患者的康复在半年以后就没有意义了,即使再锻炼,患者的身体功能也不会更多地恢复,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很多患者在中风1年后,身体功能仍有改善,如果不坚持锻炼,已经恢复的功能往往会退步。我们强调半年内,是因为在这段时期恢复会快一些。所以,中风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进行锻炼,以促进病体的康复。

康复具体建议:

1.家属对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接受现实,积极训练,但在生活中不要照顾“太周到”,在家人的监护下,尽量让患者自己完成穿衣、吃饭、上厕所之类的这些日常活动。

2.通过针刺、按摩解决头痛头晕、肢体行动不便的问题,效果比较理想。

3.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运动量原则上以患者不感觉劳累或休息后第二天能恢复体力为宜。

4.患侧肢体活动时注意防止大关节脱位,特别是肩关节。

5.锻炼时尽量保证伸肌和收肌的平衡发展,不可一味追求肢体活动度和肌力恢复,以防止肌痉挛的发生。

中风后需合理安排睡眠

有不少中风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有的表现为困倦多眠,总是睡觉;有的表现为失眠、辗转不安;有的表现为睡眠倒错,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睡不着。这是由于大脑丘脑部管理睡眠的睡眠调节中枢受到损害所造成的。长时间的睡眠障碍,既是生理功能的不协调,又是大脑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表现,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对疾病的康复不利。有规律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健康以及疾病康复。所以,中风患者更应该做到合理睡眠。

中风患者睡眠时间最好从晚上九、十点钟开始,至次晨五、六点钟止。按时睡眠,养成合理的睡眠习惯,可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易出现困乏欲睡的感觉,此时应该进行自我按摩或肢体活动,做功能锻炼,可以消除困意;同时适当地饮用一些浓茶,以起到兴奋作用。

有些患者不易入睡,睡时易醒,再次入睡困难。这样的患者在睡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不要喝浓茶,睡前要排尿,居室温度要适宜。也可适当服用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或食品,如酸枣仁、大枣、莲子、百合、茯苓等。严重失眠的,也可适当服安眠药以帮助睡眠,但不可长服,以免产生依赖性。失眠患者由于睡眠不足,白天可适当睡眠1~2小时。睡眠倒错者,可以“昼动夜静”为原则,在白天自我按摩,活动肢体,读书看报,与人谈话,参加文娱活动,达到调节睡眠的目的。

此外,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有助于睡眠:

1.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 一般患者可选择右侧卧位;床铺要平坦、柔软、整齐、舒适、清洁卫生;枕头的高低、软硬要适中;被子不要太厚,要盖柔软保暖的被子。

2.安排良好的室内环境 患者的居室最好是朝阳的,以保证充分的日照,柔和的阳光能使人心情舒畅和安逸,阳气通达。最好室内有冷暖空调设备,调节好适宜的温度,但也要注意通风。要注意居室的清洁卫生,春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要进行空气消毒。

3.保持良好的情绪 突然中风后,患者会产生一系列精神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更是如此。如对生活失去信心、忧郁,甚至轻生的念头,影响睡眠。因此,要多与人交往谈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参加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庭和社会活动。

4.安排合理饮食 中风患者多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或高血糖等病史,合理安排饮食有助于控制原发病,使机体保持相对正常平衡的状态,这也是保证正常睡眠的重要条件。每日食物分配,以早、中餐为主,晚餐量宜少。每天摄取总热量为1500~2000千卡。注意低盐,每日3克为宜,盐多会使血压升高。可选择瘦肉、鱼、豆制品、蛋清以及禽肉含胆固醇较低的食物。食用植物油,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牛油、猪油等动物脂肪。多吃芹菜、油菜等纤维多的蔬菜,以刺激肠蠕动,防止便秘。禁烟、控制饮酒,吸烟已被证实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猜你喜欢
中风肢体血压
稳住血压过好冬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肢体语言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肢体写作漫谈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