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让日坛实现新的飞跃

2013-04-29 20:38刘文娥刘军王丽颖许寒梅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校区学科科学

刘文娥 刘军 王丽颖 许寒梅

作为“芳草教育”集团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校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遵循了三不原则:在不突破总课时、不增加学生负担、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带领教师进行课改。

初步建构日坛课程改革框架

我们先后多次召开干部会和教研组长会,从多角度研究课程构建情况,分析日坛校区的教师资源、学生情况和课程设置,经过认真论证,从中选择出了优势学科进行改革。(见附图)

我们经过分析与筛选,确定了拓展类和整合类的课程为一期推进内容(见下图红字部分)。拓展类课程1门:英语课程由3课时拓展至5课时,包含英语3课时、典范英语1课时、英语剧1课时。整合类课程两门:一为道德课程,包含道德推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二为科学课程,包括科学、劳动、信息、综合实践4个学科整合。

设计实施方案,发挥教师专业优势

2012年6月,我们着手组织教师编写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在征求任课教师、教研员意见后,进行了反复修改,明晰了日坛校区的课程改革内容,编写出了课程改革方案。我们在方案的设计中关注课改教师的个人特长,例如,科学学科根据教师自身优势,压缩原有课程6课时,拓展出科学创新课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特长。

整合课程资源,实现素质整体提升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注意整合课程资源,将信息和科学的部分课时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压缩出一部分课时进行必要的学科融合。

在将近一年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巨大工作压力:整合学科难度较大,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需要与专家一起反复打磨。但是我们深知“整合类”课程的改革关系到学校课改的成败,为了克服困难,我们着力在“课程改革管理”上下功夫,一步一步推进课改工作。

课程改革向管理要效益

我们建立了一个组织——日坛课改研究中心,下设三个小组:德育课程研究小组、科学创新课程研究小组、英语课程研究小组,三个小组各自由主管负责,这样各负其责,将课程管理作用到人。

为了保持沟通顺畅,我们形成“两个级层”,即行政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行政管理层由校长、书记、主管校长和科研干部共同组成,从管理上为课程改革定位,保驾护航。业务管理层主要由集团人员和校区干部组成,对课程管理以集团统领、校区监控、教师操作的方式推进,畅通了沟通渠道,提升了管理水平。

为了保障课改的有序执行,我们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如月工作汇报制、教研制度、典型课例研究制度。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我们给予了以下必要的支持:减轻课时任务,为部分教师减轻课时,腾出研究时间,带领教师进行改革;配备一流师资,课改教师中市骨干、区骨干齐备;提供学习机会,加强课程改革研究;配备学科导师,给予学术支持。

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

《科技与创新》课程:编写了四年级上学期的科技与创新课程、编写了综合实践校本教材,科学学科被评为朝阳区十大创新学校。

《英语》课程:一、二年级编写了《经典儿童歌曲和童谣》校本教材、三至五年级编写了英语剧本、六年级编写了《英美节日文化》校本教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剧课堂教学模式。

《道德与推理》课程:编写了三年级上学期《道德》课程的课例、 整合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孟学文老师在接待北京市课改工作考查团时做课《沟通有方法》,受到好评、编写了《道德》课程三年级(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手册。

在半年的课程改革历程中,日坛校区取得了突破型进展。在导师的指导下,在集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课程改革目标清晰、推进有序、阶段梳理及时、课改成果显著,可以说,课程改革给日坛提供了新的平台,让日坛在研究与探索中实现飞跃。新的学期,我们会继续深入探索,争取尽快构建科学与人文结合、中西文化结合、课内外结合的芳草国际化课程体系,推进芳草的国际化发展。

猜你喜欢
校区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