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转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课堂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开拓创新,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其归根结底就是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它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真正成功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能够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赢的。可是目前部分农村小学的现状又是什么样子呢?以下是根据我的观察谈一点粗略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郊县农村,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教学数年来据我对各年级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观察发现,学生在一、二年级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也非常愿意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一旦学生进入中高段学习,课堂气氛就会越来越呆板,有时甚至半天无人回答老师的提问。后经与学生交谈得知学生大多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比较沉闷。我反思近年农村的数学教育模式一直都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本题”几乎从未改变。长久下来教师的创新意识缺乏,课堂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够强,而配备的多媒体设备也只是在赛教时才能充充门面,并未真正走入普通课堂。教师和学生还是按照以前的固有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机械的教,学生被动的学,没有将教育创新真正落到实处,甚至使用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由于教师没有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没有清醒的认识到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因此,我认为要改变现在这种教育教学现状,从根本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二、解决策略
1.转变固有教学观念,扎实备课
在新的教育体制之下,过去的一些教育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方面要以全新理论武装自己,加强自身政治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要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常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需要一缸水。这句话强调了备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教师在备课上所花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备课的总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正所谓:善教者学艺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需要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积极引导,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数学在诸多的科目中本身就是比较单调,乏味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费点心思,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力让课堂活起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条“小鱼”,在让他们将“小鱼”沿中线对折,使“小鱼”的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后再告诉他们这个中线就是对称轴,“小鱼”就是轴对称图形。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之后,带着他们在校园里找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兴趣特别的高,很快找到了门、窗、衣服、黑板等等都是对称的,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在游戏中对这一知识点就掌握了。
3.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参与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导演,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围绕课堂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避免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让学生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舞台的主角。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4.合理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知识点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所以合理安排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要意义。
(1)作业内容要注重基础性,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 家庭作业的原则是对当天的知识点进行的系统训练,其目的就是巩固所学知识,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掌握。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使所选基础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只给学生布置了口算卡,使学生既巩固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进行了基本技能的训练,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课业负担在减轻。
(2)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3)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真正做到无负担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等经常变换,互相穿插或“一题多变”,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总之,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