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2013-04-29 18:53牛素珍阎聚峰牛彦平许楠
金融理论探索 2013年6期
关键词:医者医患人文精神

牛素珍 阎聚峰 牛彦平 许楠

摘 要: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渐突出,这既严重影响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诸多原因中,医者人文素质的缺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人文教育等方面着手。

关 键 词:医患关系;医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6-0075-02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渐突出,医疗纠纷案件数量不断增加,这既严重影响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医者本身来看,医者人文素质的缺失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2/3。重视和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程度,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医学生的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文化素质,尤其是“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医者仁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生只有具备医学人文素质才能在其医学职业生涯中用“仁心”去关爱生命,珍视生命,构建出和谐的医疗人文环境。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 医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医学的对象是人,是关于人的科学,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人的健康。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这说明古代医学已经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在20世纪,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里装备了各种诊断仪器和设备,医生们凭借这些仪器和设备能准确、动态、自动地诊断、分析疾病原因和机体的功能变化。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生的行为和医患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生更加关注病人的躯体问题而忽视病人的情感问题,也就是说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人们对医学技术进步的回应却是“做得越好感受越坏”。这说明现代医学技术的洪流冲淡了医学中的人文精神,使得现代医学实践缺乏人文精神的支撑。针对这种情况,医学急需进行新的转向,即从生物学因素方面探寻疾病的原因和治疗向立体化、网络化、多维度地审视健康和疾病转向。 强调医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提倡人文关怀将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

2. 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生物医学模式忽略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缺陷和局限性降低了医学行为的质量。而“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对现代医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医者仅仅懂得生物医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掌握现代医学科学,也不可能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因此作为医者不但要具备医学知识底蕴、职业道德情操,更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独特的人文精神,从社会、心理等领域去探索人类生命活动和疾病防治的规律,从而服务社会,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1993年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有专家提出,21世纪期望的医生应该是交流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者,信息专家,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卫生小组的管理者,社会的支持者,初级保健的提供者。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五星级医生即保健的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或称为交际家,社会领导者,服务管理者。因此,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展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有利于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这就需要医患关系从过去的主动与被动型转换为引导与合作型、共同参与型,患者从“被动者”变成在医师指导下积极配合、具有各种权利义务的医疗活动的“参与者”。身为医者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更要尊重患者的生命。因此,面对身体和心理上都受到打击的患者,医者除了运用医学技术为患者减轻或解除身体上的病痛外,还要运用人文的方法缓解或解决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医疗纠纷,彰显医学固有的“仁术”、“仁爱”的人文精神。1988年,在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通过的《爱丁堡宣言》指出“病人理当指望把医师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因此只有医者人文素质的提高,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对患者施以人性化的全面医疗, 更多地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改变患者对医者的对立心态,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重”医学专业知识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使得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高等医学院校必须摒弃这种“重实用、轻人文”的旧观念,切实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构建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并与医学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比例失调问题,主张适当开设更多的人文科学课程。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医学人文精神有着密切联系的必修核心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与哲学、医学美学等;第二类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选修外延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如大学语文、哲学、逻辑学、美学、艺术、医学史、人际沟通等。同时,医学人文社会课程应贯穿整个医学教育过程,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要地位,交错安排医学人文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人文课程在医学中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素质。

2.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水平首先依赖于人文学科教师的人文素质。 在现有的人文学科教师队伍中,人文素质并不高。为此,要重视人文学科教师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的学术活动,不断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强化教师的文化承担意识和创新教育理念,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另外,加强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与提高人文学科教师的医学知识要双管齐下。当前人文学科教师大多对医学知识知之不多,授课时不能将人文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而医学专业课老师人文底蕴又不足,授课时不能很好地将人文知识融入到所授的医学专业课程中,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太理想。人文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成为制约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通过举办一些针对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教育培训班或讲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医学人文社会课程只有结合医学实例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需要对从事人文专业教育的教师加强相关医学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

3.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必须植根于大学校园文化和融入大学精神之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凝炼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和大学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主要形式包括:一是举办学术讲座。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针对学生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有关形势、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经济学等方面内容的讲座,活跃校园人文社会科学气氛。二是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如读书研讨、音乐诗歌艺术欣赏、演讲辩论、创作、文娱活动等。引导学生成立摄影协会、书法协会、诗社、周末读书会等。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文化的熏陶。三是组织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参加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情况的考察和义诊活动等,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民生,还可以让他们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加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增进对病人和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锤炼和提升。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人文教育。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后,才开始真正地参与临床实践,与患者直接接触,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一方面可以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融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平台。针对理论学习阶段很多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的情况,在这一环节,第一,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应当将见习、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病例,从病理、心理、家庭、社会等诸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亲身感受医学诊治的人性化过程,充分认识到医疗实践中医者人文修养的重要性。第二,现在各级医院一般都成立了解决医疗纠纷的机构,比如医患沟通办公室,可以安排学生在这些机构进行实习, 让学生亲自参与医疗纠纷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亲自感受体会在解决医患纠纷的过程中人文修养的重要性。第三,可以通过开设一些有关“医患沟通”、“临床医疗纠纷剖析”等课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责任编辑:卢艳茹;校对:李丹)

猜你喜欢
医者医患人文精神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