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2013-04-29 18:38柯珍芸
新课程·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柯珍芸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人才要具备创造性,由创造性所带来的各种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进步与提高的源泉,也是社会发展与民族进步的推动力。我们时刻都要认识到,只有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才会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意识到,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是教育的成功。现在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创新主体,我们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正确引导他们走上发展的正轨。

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创造力既不同于幼儿和小学生,又不同于成人。与小学生相比,高中生的创造力有以下两点不同:(1)现实性比较强,且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2)高中生的创造力更为成熟。与成人相比,高中生的创造力又表现为不够持久、缺乏稳定性及需要正确的引导。那么,考虑到以上两方面,我们需要如何去解决呢?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订合理目标,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突出“做中学”的思想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个教学目标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操作,通过练习与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把目标结合到设计的典型任务中,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做中学”的思想。例如,信息获取的教学可以分成以下几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查找信息、下载信息。而“下载信息”这部分又可以分成:分类查找和关键词查找两个子任务。通过任务的划分,让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学习,激发了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析学生的特点,实行分层、分组教学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话,学生在进入高中时应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积累,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有些初中学校不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约等于零,这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在学习上会有很大的困难,并且,高一信息技术教材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编写的,没有初中知识作铺垫,学习上无疑会困难重重,与有基础的学生的差距会逐渐拉大,直至最后彻底丧失学习信心。要解决这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就需要把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把需求不同的教学分为几种层次,先由学生自愿选择所要做的任务,然后教师确认后学生分别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以看到分层之后,学生之间的差距明显减小,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自信心得到了满足,为后期学生在思想上奠定了基础。其次,再把能力强和能力稍差的学生搭配分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进行辅导。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交流意识,提高了信息素养。

三、创建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试问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更何况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由做课件的教师选择或编制课堂教学软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就要求微机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让学生了解天气情况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而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当课件取代了课本的同时,也忽视了课本的作用。上课时,教师一直坐在计算机前通过计算机与学生进行交流,缺少了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

所以,要上好一堂课,我们也要处理好课本与课件之间的关系,课本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要起到主导作用,而课件应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两者的关系混淆。一个成功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他靠的就是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进程。

2.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我们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于动手,勤动手。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只要能坚持练习的话,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动手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将极大地推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3.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全面性的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评价时必须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只要学生的某一方面有进步,都应该认为他的学习是有收获的、是成功的。为此,教师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表现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上多媒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把学生设计制作出的Flash,Photoshop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并让学生讲出制作的意图、所用的方法,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教师适当地参与、引导,并注意鼓勵关注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认清和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