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彪
摘 要: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强调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传统的讲授课方式,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让教师颇感困惑,例如,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冲突;学生思维活跃与课堂纪律较难掌控的问题;课堂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从辩证看待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纪律培训、善于抓住学生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在新课标下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合作;探究;问题;对策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下面,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内容所提出的实施建议,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谈谈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些活动建议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記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调控情绪》一课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分组交流当情绪冲动或低落时自己的表现,和教师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合理调节情绪。对于调节情绪的几种方法即输入自我调控的意识、转换角度看问题、用行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如果只是按照传统讲授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教师只要通过举例讲解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很快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话,教师则应当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找出解决办法,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情绪问题提出来,由师生共同探讨来帮他解决问题,然后再归纳出调节情绪的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小组讨论并充分展示、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出更好的调节情绪的方法。这样,课堂教学时间确实不像教师一讲到底那么好控制,导致教学进度慢,教学任务可能就无法按时完成,这就导致有些教师在执行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活动开展中就有些流于形式,比如讨论不充分、学生发言的机会少等。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对于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一问题,我们应当辩证看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大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解决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他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也就不必太在意了。
二、正确看待学生思维活跃与课堂纪律较难掌控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感觉到了课堂的自由与宽松,思维活跃了,话也敢讲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
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培养正确学习观念》一课中,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一个活动建议:讨论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根据这一活动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一些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包括:学习与游戏各自的功能;如何处理学习和游戏的时间;谈谈你对当前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看法。然后分组让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了起来,但是学生在讨论中很容易就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所玩的网络游戏上,交流各自玩游戏的心得。在讨论中,一些学生说得兴起,收不住话题,不按要求进行小组讨论,而是找到一些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不断地走来走去维持课堂纪律,提醒学生回到正题,感觉非常辛苦。
对于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出现的纪律较难掌控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反映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认真为他们的学习做好教学服务,善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也要严肃、严格地提出纪律要求,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三、正确对待课堂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比较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并不会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那样进行活动,所以,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预料之外的问题,使课堂预设很难有效达成。
新课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但不论预设生成与否,我们都不能抱怨学生,因为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对同一问题肯定有着不同的思考。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非常精彩的答案,有不太理想的答案,甚至还有不着边际的答案。无论什么样的答案,都代表着学生的一种思考方向。要耐心弄清学生是怎样想的,找出他们错误的原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随时都有可能在课堂探究中出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非预设生成不能采取漠视和否定的态度,不能够因为学生出现了一些与课堂预设不一样的想法而马上“纠正”,强行把学生拉回预设的“正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指向学生的学,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堂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及时抓住课堂上最具生命力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林正范,贾群生,等.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6.
[2]吴效锋.新课程应当怎样教Ⅱ: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09.
[3]邝丽湛,王卫平,等.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5.
[4]余文森.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3(11).
(作者单位 广东佛山顺德区容桂文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