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技术之温室栽培

2013-04-29 18:29:42吕珊雁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儒生反季节秦始皇

吕珊雁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很多有效的农业种植技术。人们开始选育农作物优良品种,发明嫁接技术、温室栽培技术,积累病虫害防治经验,学会新的土地利用方式,甚至创造了生态农业。这些代代相传的农业技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性,也保障了中华农耕文明几千年的持续发展。

蔬菜种植受气温影响很大,中国最早的天然温室可能出现在秦代,根据东汉卫宏《诏定古文官书序》记载:“秦既焚书,患苦天下不从所改更,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坑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人不同,乃令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秦始皇利用温泉种瓜,然后让儒生们亲自去骊山观看这个“奇迹”,儒生们一到那里,就被乱箭射死,700多人无一生还。从中可以看出,早在秦代先民就开始利用天然温泉种植作物。但有学者也质疑这是一个虚构的历史故事,首先是不相信秦始皇曾经“坑儒”,其次,是对反季节栽培可行性的疑问。并且这是一个汉代儒生控诉秦始皇“暴政”的故事。在汉代,反季节栽培作为一种非自然现象,预示着不祥,作者让儒生对反季节栽培欢欣鼓舞,显然不合情理。这样的故事结构无疑是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汉人对反季节栽培的消极认识。

如果说秦始皇“冬季种瓜”很难被证实的话,汉宣帝时期的《盐铁论·散不足》中提到的“冬葵温韭”则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汉书·循吏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条记载非常明确,汉代由于上层社会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给皇帝提供饮食的“太官”在官家的园田上,建小屋,冬季靠烧火提高温度,利用这种人工温室来种植“冬生葱韭菜茹”,并且作为贡品,让天子、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不过在汉代也有不少大臣认为“不时之物,有伤于人”,给天子食用并不合适。

温室栽培技术到东汉时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后汉书》中就提到当时用“或郁养强熟,或穿凿萌芽”的办法来栽培蔬菜,生产“不时之物”。所谓“郁养强熟”,就是在温室地下挖火道来加温,这种方法比在小屋里烧火要先进得多。所谓“穿凿萌芽”,就是挖掘土坑,利用坑内温度高于地表温度的原理,对蔬菜进行催芽育苗,这种方法成本较低。

北宋诗人苏东坡有“青蒿黄韭试春盘”的诗句。里面提到的黄韭利用温室和马粪释放的热量来加温种植,这比在屋内或地下火道内烧火加温的办法更加简单易行,而且成本更低。过去,北方冬季新鲜蔬菜一直紧缺,这种栽培技术对解决冬季蔬菜供应有一定帮助,至今仍然广泛应用于韭黄、蒜黄等蔬菜生产。对于这项创新技术,元代《王祯农书》中有详细记述:“至冬,移(韭)根藏于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比常韭易利数倍,北方甚珍之。”

南宋出现了人工控制开花时间的“堂花术”。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中记载:“凡花之早放者,名约堂花”,方法是在纸做的房子中,利于蒸汽提高室温让花期提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牡丹和桃花。如果想让桂花早开,就要用山洞的低温凉风来吹。这种方法在当时被看作是一种“足以侔造化,通仙灵”的奇迹。明清时期,北京文人在新年都要相互赠送牡丹,如果没有温室栽培技术,这一风俗恐怕也无法存在了。

据史料记载,欧洲最早的温室栽培技术出现于17世纪,当时叫“绿色的房屋”。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温室栽培技术。日本拥有温室栽培技术大约是在1830~1840年,因为当时的温室使用的覆盖材料是油纸,所以叫做“纸屋”。我国的温室栽培技术整整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

猜你喜欢
儒生反季节秦始皇
果园反季节抽水贮存
烟台果树(2021年2期)2021-07-21 07:18:48
汝心如玉何须擦
秦始皇忆师
汝心如玉何须擦
裨治文的“儒生”风范
书屋(2017年12期)2018-01-04 19:40:45
长根菇反季节设施栽培技术初探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53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葬在时光深处的拇指姑娘
南风(2016年1期)2016-12-27 17:50:27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
学生天地(2016年27期)2016-04-16 05: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