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彩霞
探究性学习是新的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运用教学工具,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给他们质疑、探究,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使学生获取鲜活生动的知识,这显然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通过大力实施探究性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此谈点浅见,与同行共讨.
一、探究活动应把握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度
课堂宛如一场演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演员.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旧霸占着课堂,俨然是课堂的主人,几乎看不到学生的活动. 这显然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物体的分析判断能力还远不成熟,学习的自主性也不强,因此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 在探究教学中完全放手给学生或对他们限制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达成教学目标,而且对后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探究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既需要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为“主导”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圆柱体体积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出如下问题:①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②如果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有发生改变?最后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他们根据教材,切切、拼拼、想想,若失败了,再反复试. 学生经过动手切拼,亲身体验,以及组内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 不仅如此,很多学生还轻而易举地得出增加的表面积即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2倍. 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 这样安排,除了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对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还不留痕迹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等,从而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认知,又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感. 在探究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在其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有效互动,教者既不抓住学生的手,也不放任自流,实现了引导和放手的和谐统一.
二、探究活动应把握好“需要”与“效率”的度
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并不意味着什么问题都必须开展探究. 对于那些非常浅显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就没必要去探究,还有一些小学生明显探究不出来的问题也不应该让他们去探究,探而不清,会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究而不明,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在教学中把所有问题都让学生去猜想、讨论,乍看是热热闹闹,实际上是主次不分,浪费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捕捉一些有探究性、可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身体验研究数学的过程和方法. 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以找圆的中心为突破口,以证明折痕的交点是中心作为探究的主体,让学生操作:① 怎么找到圆的中心?② 怎么样证明你找到的是中心? 学生通过折纸的办法很快认定折痕的交点是中心,但怎样证明这点是圆的中心呢?学生开始动脑思考,互相交流,得出结论:中心到圆上的距离一定处处相等.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量从这一点到圆上的距离,归纳得到这一点到圆上的距离处处相等. 再提出以下问题:在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在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直径的长度都怎样?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怎样?通过逻辑推理,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水到渠成了,因此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不再进行详细的探究活动. 通过有的放矢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了知识,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探究活动应把握好“过程”与“总结”的度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与探索,探究出丰富多彩但有些是杂乱无章的结果. 这些结果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但却有错有对,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辛勤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更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同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地加以否决. 要找出适当的契机给以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确信“我能行”. 从而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知识奥秘探究的信心与决心.
总之,探究式教学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教會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质疑、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 探究教学,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动态、开放,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此,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潜心研究探究式教学,使其越发完善,从而真正让探究性教学成为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内在智慧,展示数学魅力的新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