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茁壮成长

2013-04-29 00:44董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验小学数学

董平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感悟数学思想奇妙的魅力,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体验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 众所周知,体验到的东西能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学习有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同时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学会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为有效.

一、追本溯源,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过分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 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如果仅仅依靠学生反复的机械记忆,而不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很快就会遗忘.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多边形面积时,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注重面积公式的记忆,更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公式是如何得到的,要充分利用割补、拼、平移、旋转等实际操作,引导、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把所研究的图转化成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完梯形的面积时在书上会遇到这样的一题:“小明参观钢铁厂时看到许多钢管堆在一起(形如梯形),最上层有9根,最下层有16根,一共有8层,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如果我们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由来有很好的体验的话,学生就很容易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来解答: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用这样两堆钢管也可以倒过来拼一下,这样钢管每一层的根数相等,都可以用最上层的根数加最下层的根数,是25根,有8层就表示有8个25根,共200根;而实际钢管的根数是这样的一半,所以是100根. 学生只有对梯形面积公式的形成有充分的认识和体验,才能如此轻松地解答,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指令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钢管的根数. 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推理、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学得更为有效,变得更聪明.

二、融会贯通,关注数学内容内在联系的体验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认识、理解知识本质及相互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教学就是要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

“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沟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因为可以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缩短成为一点时,则其形状变为三角形,相应的面积公式为S = (a + 0) × h ÷ 2,就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 = ah ÷ 2;而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变得一样长时,其形状变为平行四边形,相应的面积公式为S = (a + a) × h ÷ 2,这样就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 = ah.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知道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其他图形的面积,而且进一步沟通了各种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

三、触类旁通,强化数学思想思维方式的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到知识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有用的,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质的提升.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创设小明上学的情境:小明家和学校、商店、邮局形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小明走中间这条路上学是最近的,引起学生探究其原因的欲望. 接着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4根小棒(3 cm、4 cm、5 cm、8 cm)中任选三根摆三角形.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能摆成三角形的是:3 cm、4 cm、5 cm和4 cm、5 cm、8 cm,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是:3 cm、4 cm、8 cm和3 cm、5 cm、8 cm.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归纳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注重学生对归纳的数学思想的体验,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在“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要强化学生对类比的思想方法的体验,明确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横向类比沟通;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中,要强化学生对化归的思想方法的体验,让学生明确如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要强化学生对归纳的思想方法的体验……我们要力争做到即使在以后学生具体的知识忘了,但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还常存于脑中. 因为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 唯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观念、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使用数学的意识等才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 使他们终身受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教師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感悟数学思想奇妙的魅力,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快乐,让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猜你喜欢
体验小学数学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