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2013-04-29 00:44沈菊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关系式思维

沈菊萍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波利亚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在想些什么. 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启动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以恰当的帮助,特别是“内部帮助”. 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哪里?何时?怎样?”以催化学生思维的产生. 既然提问是那么重要,那么课堂提问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呢?本人就自己的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为进入新课教学而设计的提问

这一类提问,常常是简单的、回忆性的提问,也有的时候提问是让学生带着趣味性进行新课学习而采取的趣味性提问. 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往往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否”,学生必须进行记忆搜索,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扫清了不必要的因旧知识掌握得不巩固而造成学习上的障碍,而且也降低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难度,为学生顺利地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条件. 这是因为数学学科是一个前后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如果一步跨入新内容的教学,学生往往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么教学就会碰到很大的困难. 相反,教新内容之前,给学生进行复习提问,那么学生就会自主、积极地回忆、搜索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 当给学生做了这一铺垫后,学生会很自然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会跟着真正地进入课堂.

二、问题的提出:应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

人类认识事物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教学的阶段渐进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些阶梯式的知识做为辅助,往往很容易一步踏空,我们必须强调学习的累积性,主张“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踏空一步”. 一步尚未走稳,就不要轻易跨出下一步. 不要急于求成的跳级做法. 循序渐进绝不是意味着在原来水平上兜圈子,而是要一步步地前進,且要尽快地一步步地前进……例如,我在处理“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这一课中,先已知一般式y = kx + b,及当x = 1时,y = 2,当 x = -1时,y = 6,问:可以求出关系式吗?学生回答:可以,只需建立一个方程组,解之即得. 追问:若不已知y = kx + b,但告诉你其他条件不变,可以求出关系式吗?学生回答:可以!根据文字语言可以先设y = kx + b,然后与上题一样的解决. 如此的提问,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关系密切,学生亦能步步为营,就能将知识一步步地加深并理解深刻.

三、为解决新问题,而设计的启发式提问

四、对比式的提问

我们常说:“不比不知道,比了吓一跳”. 说明了比较出真知,某一位名人也曾说过,对比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提问方面,如果采用对比式的提问,往往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把下列方程去分母后,所得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通过设计这样改正错误的问题,可以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的掌握程度,并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式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式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地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其价值,相辅相成.

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要寻找最佳的提问时机,且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认知的能力来提问以调动学生思考,然后达到每名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寻找到适合每名学生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及成功带来的幸福感. 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需把问题设计成可提问1至3人,形成一种可讨论、可深入研究的氛围,然后广泛地提问,并适时反馈他们的信息. 总之,课堂上我们要用准确、清晰的数学语言来陈述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提问,除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可以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检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行为方式.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关系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例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明确关系式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