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证代考”的意义与实施方案设计

2013-04-29 16:01陈思慧
教育界·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陈思慧

【摘 要】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寻求新模式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能够取得突破。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以证代考”是改善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并对“以证代考”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以证代考 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

一、引言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发展到今天,已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呈现出“90后城市大学生计算机水平较高、课程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该课程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目前“以证代考”考核模式得到各院校广泛的推崇。即以全国性的计算机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考试代替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获得合格以上学生的考证成绩等同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成绩,无需再修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二、“以证代考”考试模式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一)“以证代考”考试模式的含义

“以证代考”是指以与培养目标中的能力模块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相关课程知识与相应的考试机构组织开展的全国性各级各类的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证书的考核代替学校组织的课程的期中、期末考试。学生只要通过相应的证书考试,证明自己达到某一级别的计算机水平,也就说明其同时达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拿到等级证书的同时,也够资格获得该门课程的考试成绩。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既避免了任课教师自主评定学生成绩中带有主观因素,也促使学生手握多一张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砝码。

(二)实行“以证代考”考核模式的重要意义

实行“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后,学生能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学风。过往高校期末考试都是由教师自行命题,使得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了期末复习阶段,依靠任课老师“划重点”,突击学习,造成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存在偏差,未能全面系统的学习到计算机基础知识。任课教师也能通过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达到充分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对于学校教务处,藉此机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使学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考分离,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价。在就业方面,全国性的统一考试,为用人单位录用人才提供了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依据,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三、“以证代考”实施方案

(一)科学选择考证项目

目前“以证代考”考核模式得到广大高校的认可,但是同样是计算机基础内容的资格证书考试种类繁多、承办机构各异。这样就使得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证代考”的教学模式上面临着一个问题:哪个资格证书才是最权威、含金量高、最有就业前景的?再则,还要考虑,是否一个学校所有专业选择同一种认证证书,还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取不同的考试种类?如果选择不当,耽误了学生的前途,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这样就使得“以证代考”教学模式成为失败的教改试验品。此外,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一种资格证的考试,在考核方向上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有些注重应用技巧的掌握,较为忽视基础知识点;有些考核内容较为全面,但又不能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知识强化。且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更新极慢,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与软件更新的速度。比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Office2003办公软件已经普及,其考试内容仍然为Office2000;Office2010已经发布,它才刚刚换成Office2003。根据其来订制的教学计划,注定学生一开始就落伍了,不利于未来的就业。由此可见,科学的选择考证项目是“以证代考”的首要条件。

学校确立了“以证代考”的教学模式后,教务处担任主导部门,组织一线教师与各个专业学生研讨,综合各方意见后,选取一个国家级证件作为“以证代考”的成绩确认考证项目。初次选取的考证项目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测试。每次测试之后都分析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模拟测试后,再重新审核所选考证项目是否合适,再次调整。最终形成严格的政策文件予以执行。执行过程中,要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保证证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把证书考核的合格率、优秀率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依据。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热情,认真教学,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考证项目的认识,明确作用,积极参加考试。

(二)素质教育内化于考试

采用等级考试的考核方式,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同时也存在弊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是一门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教学内容既满足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也能融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调动学习积极性。而采用等级考试的考核方式,学生就只是按照考试大纲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疲于记忆刁钻的知识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得学生没有能够把宝贵的学习时间用于掌握技能。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会陷入“考试为本”的困境,只能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围绕考试大纲讲解考试题目,限制了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培养。甚至使得教师在备课中,整天研究考试题目,一个个成为猜题、押题的高手,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创新自然而然就荒废下来。

针对“以证代考”突显出来的弊端,有必要调整教学计划,重修教学大纲。不能够完全照搬考证机构定制的考试大纲、考试辅导教程。将素质教育的观念内化于考试,自编适合素质教育的教材。教材内容既注重学生对能力的掌握,同时兼顾资格证考试要求。同时,按照弹性分层教学的目的编写基于任务驱动的教材,使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所得。

(三)分班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

进行入学考试,按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来划分不同的班级。不同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且以任务驱动教学,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每个任务都有具体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安排教学任务的完成时间。低级任务完成之后,再进入高级任务的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开发教学辅助系统

开发基于“以证代考”模式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辅助系统。由“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自学讲议”“电子教案”“综合实训”“模拟考试”六大部分组成。通过该系统,学生获得自己的教学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按需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更多的指导,同时增加现场指导环节。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利用系统内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学习,也有利于自我提高。系统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了预习、复习、综合实训、教学讨论、查看任务操作步骤、模拟测试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中事半功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试行“以证代考”考核模式,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取证率,强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培养高素养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但是,现在“以证代考”教学模式在各个高校都还属于初级阶段,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不断的探索,才能找到更适合自身的教改教学模式,才更有利于各大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筱玉,钟贞魁. 浅谈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以证代考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2(07).

[2]郑忠秀等.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以证代考”之改革[B]. 办公自动化杂志,2009(10) .

[3]孙俊逸. 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