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21例

2013-04-29 00:44丘平申翔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恶心呕吐穴位贴敷化疗

丘平 申翔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20~70岁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1例,运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将半夏、生姜、吴茱萸等制成药团敷于内关、足三里穴和中脘穴);对照组21例未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21例患者,完全有效控制10例;部分有效控制8例;轻微控制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21例患者,完全有效控制1例;部分有效控制8例;轻微控制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42.8%。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化疗恶心呕吐疗效肯定。

关键词:穴位贴敷;化疗;恶心呕吐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51-02

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效果肯定,但不良反应也较多,其中恶心呕吐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身体和精神上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呕吐严重者甚至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有的患者难以忍受,不得不终止治疗,造成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化疗止吐治疗是目前临床肿瘤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采用对穴位贴敷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21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乳腺专科住院的42例乳腺癌化疗病人,均为女性,年龄最小者33岁,最大者65岁;平均年龄43.2岁,未婚人员3例;已婚者77例。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所有病例均是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已行第1周期化疗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2)排除化疗禁忌症,患者身体状况按卡氏评分标准均在80分以上;(3)选择含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或TA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化疗者;(4)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者。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病患者;(2)化疗以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呕吐;(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受试者不愿参加试验或不配合治疗者;(5)化疗前有消化道症状者;(6)凡有脑转移、消化道梗阻、神经性呕吐、过敏体质、既往有美尼尔氏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2组化疗方案用量 CTX(环磷酰胺):500 mg/m2;E-ADM(表柔吡星):100 mg/m2;5-FU(氟尿嘧啶):500 mg/m2;多西他赛:75 mg/m2。

2.2 对照组(非穴位贴敷组) 对照组21例未给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期间禁服其它抗呕类中西药。

2.3 治疗组(穴位贴敷组) 将21例患者运用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由党参15 g,白术15 g,陈皮10 g,木香10 g,半夏10 g,生姜6 g,吴茱萸3 g组成,中药粉碎机加工成药粉,使用前用姜汁调成糊状,捏成重约3 g的药团,用2cm×2cm纱布将药团包裹,用药前清洁穴位皮肤后,用胶布固定贴于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穴位上,然后用手指紧贴药团,同时呈冲击势按压两侧固定于穴位上的药团,以两侧穴位微感疼痛为度,从化疗前1天开始,每个穴位各贴敷并且按压15min,每日早、中、晚各施术1次,化疗后1天结束,每日更换1次,连用3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疗程间无休息,连续治疗。治疗期间禁服其它抗呕类中西药。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恶心呕吐分级及止吐作用评价标准记录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情况。

3.1.1 恶心呕吐分级 恶心呕吐分为0度(无),Ⅰ度(恶心),Ⅱ度(暂时性呕吐),Ⅲ度(呕吐,需要治疗)、Ⅳ度(难以控制的呕吐)。

3.1.2 止吐疗效评价 止吐疗效分为完全控制(CR)(无呕吐),部分控制(PR)(呕吐1~2次/d),轻微控制(MR)(呕吐3~5次/d),未控制(F)(呕吐>5次/d),以CR+PR为总有效控制率。完全缓解率:是指进食正常,且无恶心、呕吐发生的病例占总人数的比率。有效率:是指分别以无恶心及轻微恶心、不影响进食,呕吐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病例占总人数的比率。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止吐疗效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历代针灸文献中,论述治疗胃病的腧穴颇多,经整理,出现频度最多者乃足三里、中脘、内关三穴。经查阅自《黄帝内经》以来,有关针灸典籍32本,治疗胃(脘)痛、呕吐、呢逆、腹胀、泄泻等胃肠疾患,选用经脉较多者依次为:任脉138次,胃经70次,脾经61次等;所选穴位较多者依次为:足三里97次,中脘82次,内关34次等。有关中脘、足三里两穴配伍的应用,在《卫生宝鉴·虚中有热治验》卷五中,曾有一病案正应王叔和浮脉歌“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故“先灸中脘,乃胃之经也,使引清气上行,肥膝理,又灸三里,为胃之合也,亦助胃气,撤上热,使大于阴分”。《医方类聚》中有治胃实、脾实方,亦皆用三里、中脘为其主穴治疗。另外,《针灸大成》用此二穴相配,尚可治疗心胸病,翻胃吐食等症。有关三穴配伍的应用,最早见于《针灸大成·卷九·治症总要》中“腹内疼痛,内关、三里、中脘”,此为治疗腹内疼痛之方。现统编五版教材《针灸治疗学》中胃病处方,不论虚实,皆有此三穴。燕平等[1]以乙醇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后,动态观察针刺“足三里”不同组穴对模型胃黏膜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提示“足三里”不同配穴均可减轻急性胃粘膜损伤,而在各穴组中,以足三里,内关,中脘三穴效果最好,故此三穴可用作“胃病基本方”。

中国古代文献中无化疗后恶心呕吐症之病名。中医根据其症状和体征可归属于“呕吐”范畴。笔者认为本病的产生是化疗药物为外来毒邪,进入人体后损伤了脾胃运化功能,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不运湿,湿浊内生。且化疗期间患者多卧床,活动量少,内湿易生,脾虚湿邪乘虚而入,内外湿邪合而困脾,脾胃运化失职,胃气上逆则呕吐。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脏”,能调理脾胃,和中降逆,使得脾胃健,气血和[2]。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中脘穴,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主治脾胃疾病;内关穴有止呕奇效,起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笔者通过运用温胃、理气、化痰、止吐类中药(党参,白术,陈皮,木香,半夏,生姜,吴茱萸)贴敷于足三里穴(双侧),内关穴(双侧)和中脘穴;每日适时刺激,激发经络的经气,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激发机体固有的抵御疾病和自我修复能力,使机体内部正气旺盛,促进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纠正化疗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临床疗效。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身体的、同时也是心理的反应,同时它又受到外界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贴敷参与治疗对于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疗效。且该法为无痛、无创伤性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宜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广泛推广来预防多种疾病,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但鉴于观察时间短、样本量较小,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观察,通过设计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盲法试验,以进一步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相关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利用,体会各种方法的适应症及优劣势,以减少患者化疗时期发生的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化疗时期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参考文献:

[1]燕平,冀来喜,郝重耀,等.输穴组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形态学的影响.中国针灸,2003,23(4):217-219.

[2]李学斌.针灸推拿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4.

(收稿日期:2013-03-19)

猜你喜欢
恶心呕吐穴位贴敷化疗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跟踪导练(二)(3)
化疗后恶心呕吐辅以音乐治疗效果与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
阿瑞匹坦预防乳腺癌中致吐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托烷司琼治疗和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