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体验在初中古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 15:41仲亚威
课外语文·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教学

仲亚威

【摘要】 古诗词虽然字数很少,但都是千锤百炼的语句,其内容值得反复咀嚼,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文化,更是具有极大的价值。因此,单一的背诵显然不能够真正理解古诗词,也不能体会其中的美。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所蕴含的美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体验;初中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古诗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可是,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性,如今的学生很难与古诗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由此,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歌教学陷入了“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尴尬境地,很多语文教师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错误地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就好了,其他不用管。事实绝非这样简单,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在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发挥想象力,体会诗中留白之美

留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它能够通过虚与实的巧妙配合,使整幅画作表现出一种绝妙之处。从本质来说,绘画与文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绘画中的留白技巧也可以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很好的运用。教师要重视这一点,在诗词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的留白之妙。举例来说,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就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李商隐曾经在边远的巴蜀地区担任官职,他因为思念生活在长安的妻子,创作了这首诗。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巧妙地运用了“巴山”、“夜雨”以及“涨秋池”三种意象,并将三者巧妙叠加在一起,由此衬托出“满”与“实”;诗人只为读者描写了绵绵的秋雨,至于自己是如何思念妻子却只字未提,这就是作者为读者的留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会诗人创作的巧妙。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般秋雨会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容易使大家产生什么样的思绪?”学生就非常容易联想到“思念”。教师继续对学生提问:“在秋雨绵绵的晚上,诗人使用了哪一种照明工具?他是如何思念妻子的?”通过逐步推进的问题设置,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理解诗歌所显现的含义,也促进学生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诗人在绵绵秋雨中对自己妻子无尽的思念,进而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者内心的苦闷。

二、诗画互相促进,再现诗歌中的画面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高度评价,可是这句话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诗歌与图画之间的密切联系。王维是一位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画家,在他的诗作中,“画”与“诗”被完美结合在一起。在初中教材中有《使至塞上》这样一首古诗,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带领学生分析完诗歌的基本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美术知识将诗中的意象进行组合,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诗画互相促进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热情,同时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除了王维的诗歌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之外,其他的诗歌也可以灵活借鉴这种方法。总之,教师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借助于诗歌的手段来表现诗歌的意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中的图画美。

三、通过音乐感悟诗中节奏之美

诗与歌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主体,自诗歌诞生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与音乐分开过。在诗歌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诗歌中的语言美,还要用心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音乐美。无论是音乐还是乐器都是诗人表达感情的工具,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果遇到有关乐器的诗句,要为学生详细解释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充分感受诗中情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与诗歌情感一致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在感悟诗歌创造的意境美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诗歌中的音乐美。当学习《陋室铭》这一课时,尽管诗人遭到了贬谪,却仍然过着“调素琴”、“阅金经”的怡然生活,字里行间流淌出诗人高尚的节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边听边用心朗诵,缓缓的旋律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充分展现出来;在《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诗人辛弃疾用“五十弦翻塞外声”将粗犷悲壮的战歌奏起。所以,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教师要尽量选取高亢激昂的乐曲,使学生在铿锵有力的旋律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所以,诗歌是音乐的载体,诗歌教学只有添加了音乐元素,才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四、理清结构,体会诗歌结构美

在诗歌创作中不能忽视结构的重要性,它影响着诗歌的内部组织和整体构造。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感悟诗歌中的韵律美和语言美,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的结构美。《红楼梦》中有一节内容讲的是“香菱学诗”,黛玉言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由此可见,黛玉所说的“起承转合”便是古人设计诗歌结构的技巧之一。古诗词中的“起”指的是诗歌的开头,主要作用是引出下文;“承”指的是承接上文,对上一句所描写的事物做更详尽的描述;“转”指的是转折,有的时候也指递进,将诗歌的意境深化一层,表现出更加深厚的思想内涵。古人进行诗歌创作都喜欢先对景物进行描写,之后再抒情、议论,接着照应开头,所以从整体看,诗歌结构非常完整,主旨也十分鲜明。这种结构方式不仅能够使读者较好地感受作者思维的层层推进,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诗歌结构的紧致、巧妙。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要重视“起承转合”在诗中的运用。

五、结语

当前的古典诗歌教学,虽然在当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只要教师坚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就一定会使学生乐于接受诗歌,进而走出诗歌教学的瓶颈。

参考文献

[1]沈文嘉,单青.把握文眼窥探文心试论散文教学的导读方法[J].职业技术,2011(05).

[2]吴洪雷.放飞文言文的课堂——小议初中文言文的几种教学方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1(36).

[3]黄仲山.论中国古代文学文本中亭意象的审美意蕴[J].云南社会科学,2012(01).

[4]王映霞.此花开尽更无花——试论唐诗中菊花意象的文化内涵[J].名作欣赏,2012(05).

[5]胡建次,罗佩钦.中国古典词情论的承传[J].中国文学研究,2010(0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童心 童眼 童耳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打击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思考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