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强
摘 要: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现状、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资金投入、课程目标、校本教材、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师地位等方面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浅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一系列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受到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体育课程改革也存在较大的阻力,从而不能形成较好的教学体系和风格,摆脱不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束缚。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沿袭了传统课程的模式,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力度比普通中学小得多,从而使中职的体育课程还是老样子,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在这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下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特色,成为职业教育壮大和发展的“短板”。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资源匮乏
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和百姓中的印象和地位不高,导致许多优秀的体育教师有机会就调往普通中学,造成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比例不合理。另一方面,因学校资金、领导重视程度的原因,体育教学设施、体育器材数量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生均场地、器材达不到教育部对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要求。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
2.教学目标、任务、学习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因为其特殊的性质,就决定了在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设定上有别于普通高中,通常是以技能、专业为主,文化知识基础为辅,音、体、美靠后,这就导致了在学校層面上对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对体育的重视不够。
3.教材、内容不合理
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中,教材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现阶段,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借用普通中学的体育教材,主要以竞技为主线的教材体系,不适应学生的需要与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采用了新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专门的体育教材,由于这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不够,也存在内容选择不合理、对学生不实用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掌握一门体育锻炼的技术,进而影响其终身体育锻炼。
4.学生个体差异性大,教学存在“一刀切”现象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学校,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程度不同,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也不相同,造成了个体差异性较大。中等职业学校还存在年龄、性别上的问题。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相差年龄2~3岁的比比皆是;不同专业系也存在男女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在体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教师往往考虑不全面,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5.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极不合理。在评价过程中往往是以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只注重学生运动的绝对成绩,学生的其他方面很少纳入评价体系当中。而运动成绩受遗传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使得部分学生仅凭运动的绝对成绩怎么都无法及格,极大地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三、对问题的思考
1.各级部门加大对体育课程的投入
教育主管部门在所拨经费中,应加大对体育课程的投入,指明体育相关经费的多少,指定为专项经费,防止学校把体育款项的经费挪作他用。各级体委、体育局应该多关注学校体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生均场地、器材的数量,推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层面上,应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
2.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要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要以立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线。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其所好地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中,首先应明白其重要性。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魄,怎么能成为合格的技术性人才。教师再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健康身体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找到并学好自己喜欢的、用于终身体育的项目。
3.推进校本教材,加入地方特色、传统运动
中等职业学校现阶段多数沿用普通中学的体育教材,几本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材适用性也不强。各地体育组织、各级学校体育教研组,可根据本地域的特点,加入传统体育项目、地方特色运动,编写出适合本地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校本教材。由于传统体育项目为当地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识,在体育课程开展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掌握。教材编写中,还可以加入一些适用性强的项目,学习该项目在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仍可以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动性”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理所当然地就会有较大的改善。
4.重新分班,采用分模块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体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年龄和性别上,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打乱原有的班级建制,按年级、年龄、性别进行重新分班,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预想和设计,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
在进行重新分班后,课程的开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分模块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年级按专业分男女班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系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一些增加相关体质训练、预防职业病的项目,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年级开展专项选修课,学生可选择1~2个喜欢的项目作为自己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从而找到终身体育的项目,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三年级学生将进行顶岗实习,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各类小型比赛实施方式,从而增强学生体质。
5.改革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学习评价中,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借鉴体育统计学中正态分布原理来进行评价,少数学生运动成绩优异,多数学生成绩较差,极大地打击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评价体系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了结论前过程的评价。教师应该把评价的重心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而促进结果的提升。评价应由统一标准转变为综合评价基础上的差异评价,在评价项目上由统一项目转化为学生自主选择1~2个项目,在选项教师处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由单一性转化为多项性,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考勤、进步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职业教育比重逐步提升,传统的体育课程已不再适应现在的职业素质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成必然。通过全体同仁发现现阶段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改革,相信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一定能更快适应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强健体魄的中等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01.
[2]郑厚成.中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分析[J].职业教育网,2005.
[3]陈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M].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4]陈武.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DB/OL],2006(10).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