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贵涛
摘 要:军机处是清政府中央集权达到极致的突出表现。在封建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使君主的权力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转化,是君主专制的特殊产物。浅谈了军机处的设置如何强化君主专制。
关键词:军机处;权利;专制
清雍正七年(1729年),为迅速处理西北边境的军机要务,于隆宗门内特设军机房,后称军机处,全名为“办理军机事务处”。由皇帝在亲王、大学士或六部官员中指定若干人至此办公。官员有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和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其中满汉大学士各一名,为领班军机大臣,其余官员由军机大臣挑选职位较低的部院人员,报皇帝批准后,入值军机处。军机处官员受皇帝的严密控制。从此,“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成为凌驾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之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主专制。首先,剥夺了八旗王公的大权,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洲亲王、贝勒共议国政的一种制度,也是清初最高的决策中枢机构之一。由满洲贵族和八旗首脑组成,凡军国大政,均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决定,它所作出的决策,皇帝也要遵行,残存着早期氏族军事民主制的痕迹,所以影响了皇帝对军国事务的任意处置,皇帝总是想方设法剥夺议政王大臣的权力。军机处设立之后,凡国家的军国大事、官员的重要陈奏、对官员的惩处等,皇帝都批文给军机大臣审议,提出处理意见,再奏报给皇帝裁决。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继续存在,所议之政只限于不重要的军务、皇帝出巡、族务、少数民族事务等无关乎军国之事。
设立军机处后,軍机处逐渐排斥和侵夺了内阁的许多权力。原由内阁大学士撰拟的皇帝谕旨和参预处理的奏折文书,改由军机处办理,军机处还有某些重大案件的审理权。中央及地方文武官员补放,均由军机大臣草拟名单,供皇帝选择。科举考试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官名单及考题,军机大臣还可以以“钦差”的身份,代天子巡察各地。原来多属于内阁的军国大权转移到军机处,军机处也就逐渐成为国家实际上的行政中枢。内阁职权实际上已经严重削弱,仅办理一些不太重要的例行公事。如,六部之首的吏部,只能主管中下级文职官员的考绩、任免。再如兵部,“但司绿营兵籍,武职升转之事,并无统御之权”,八旗军务兵部不得过问,而且重要军务均须经军机处秉承皇帝旨意指挥和裁决。
再次,军机处是一个特殊的政治机构,易于皇帝所控制,军机处地处内廷,接近皇帝居住之处,军机处办公没有像其他国家机关那样的衙署,仅有值房,也没有专职官员,其中的官员都是兼职,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军机处官员职权的大小皆由皇帝控制。由于他们的职权是皇帝直接给予的,所以他们就会对皇帝感恩戴德,唯恐失去宠信,失去在权力中枢的地位,因而工作尽心尽责。所以,军机处的人员不能形成与君主权力相抗衡的力量,只作皇帝的工具和奴仆。
最后,军机处的设立既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处设立前,奏章及军国事务的办理,要经过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等繁琐的手续,经手的人多,易生延误,也不易保密,而军机处办事十分迅速、机密。军机处昼夜有人值班,从不误事。每天奏折,无论多少,都是一日事一日毕,决不拖延到第二天。经军机处下发的皇帝“密谕”,既不经“国议”,又不经内阁,而是直达地方督抚,这叫所谓“廷寄”,传递日速可达六百里。军机处附近,有满汉御史进行监视。军机处官员办公时,不能与其他衙门官员来往。非军机处官员,不允许在军机处房门前停留,更不准偷看。军机处使皇权在实施方面发挥到极致。
综上所述,军机处设立后,削弱了内阁处理国政的权力,逐渐取代满洲亲王、贝勒议政的制度,成为凌驾于内阁及其他国家机关之上的全国行政中枢。适应了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从此一切国家之事,全由皇帝一人“乾纲独断”,使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两千年来,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至此基本消除。
参考文献:
[1]詹子庆,田泽滨.中国古代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付永聚,任怀国,岳宗敏.中国政治制度论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莒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