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布旗舰报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

2013-04-29 10:34:56刘琪
上海城市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交通规划

刘琪

关键词:旗舰报告;土地使用;交通规划;人类居住

导读:联合国的旗舰报告审视了全球范围内应对城市交通挑战的各种方案,分析了城市形态和机动性的关系,并呼吁建立更加紧凑高效的城市。报告还着重指出城市规划在可持续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倡应大力发展非机动车出行和公共交通,并提出六项战略性建议:加强土地使用与交通之间的联系、复兴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设计、重组交通基建投资与发展战略、综合城市交通设施与服务运营、使城市机制和管理框架系统化、强调法律和监管工具。

联合国人居署于2013年9月23日在纽约发布了两年一度的旗舰报告,即“2013全球人居报告——可持续城市交通的规划与设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序言中说,关注城市交通的污染和拥堵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此报告审视了全球范围内应对城市交通挑战的各种方案,分析了城市形态和机动性的关系,并呼吁建立更加紧凑高效的城市。城市规划在可持续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大力提倡非机动车出行和公共交通。

人居署执行主任霍安·克洛斯(Joan Clos)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全球的城市交通系统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道路拥堵。因此,许多城市专注于为汽车修建更多的基础设施,只有极少数城市以可持续的方式改善了公共交通系统。但是,多数城市新修建出的基建项目却并未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噪音、空气污染、交通事故等威胁到城市交通系统的问题。据此,报告建议城市管理者要有观念上的飞跃。“交通”和“机动性”的目标是通往人们想去的目的地、想得到的服务和商品,因此城市规划和设计要首先考虑交通的终极目标——易达性,而不是简单地延长交通设施的长度、加大客货运的活动范围。该报告主要聚焦了城市形态和多功能性,同时突出了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报告分为十章。一、城市机动性挑战;二、城市客运现状;三、地铁、轻轨与BRT;四、城市货运现状;五、机动性与城市形态;六、公平享有城市机动性;七、城市机动性与环境;八、城市机动性金融经济;九、城市机动性机制与管理;十、可持续的城市机动性。其中,第一章概括了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第二至四章描述了全球客货运的现状与趋势,第五章审视了城市形态与机动性的关系,第六至九章聚焦可持续性的社会、环境、经济、体制层面,分析了应对城市机动性危机的相关政策。第十章总结了该报告的关键论点,提出了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战略性建议。

报告首先指出,基建并非越多越好,易达性需要依靠综合性的高承载量公共交通系统。许多城市以为私家车的数量代表了机动性的质量,其实不然。据统计,2005年近一半的城市出行通过私家车的方式,到2035年,全球私家车将达到16亿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胜枚举。而且交通需求和投资之间基本脱节。据调查全球超过半数的人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坐人力车出行,可是交通投资却基本集中在机动车上。

此外,某些城市将居住区与办公区、市场、学校、医院分割开来,致使许多城市居民花费大量时间在公共交通上,据统计,此项花费占他们收入的三分之一多,因此低收入者常被称为“交通贫困者”。低收入城市铺设更多的道路是为了设计出高效的交通方案,中高收入城市则要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增强易达性。发展公共交通是增强城市易达性的几大重要措施之一。如果城市居民可以在无需任何交通的情况下,例如通过电信、网上购物以及合乘等方式满足工作、生活需要,就可为减少城市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作出贡献。

报告还指出,许多当代城市成为“分区”城市,早高峰时,从居住区到商务区的公共交通设施拥堵严重,而反方向则空空荡荡,晚上则相反。因此,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只发挥了一半的作用。联合国人居署提倡建立宜居社区,从功能上说,该区域融合了居住、商业、生产、服务、休闲等多个方面,从社会构成来看,不同收入的社会群体在此混合居住。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混合使用土地的典范,居住区和商业区均匀分布,交通流多元化,建议其他有条件的城市进行效仿。

在公平享有城市便利交通方面,报告认为,城市扩张、交通拥堵、出行时间变长、出行成本加大,使一些社会群体很难前往所在城市的功能区,无形中被剥夺了他们的部分权利。除了搞基建、提升服务质量,解决交通问题也要跨越社会、经济、政治等重重障碍,比如社会阶层、性别关系、贫富差距、身体残障、经济承受能力等,建议城市规划者与决策者赋予人们公平享受城市便利交通的权力。

最后,报告还为全球各城市提出了六项战略性建议:

一、加强土地使用与交通之间的联系。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打破二者以往各行其是的现象,使其互相依赖,综合提升城市交通功能。

二、复兴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设计。优化人口密集区、让各区域更加紧凑、提高区域设施功能性与包容性,才能有效地架设城市形态与交通间的桥梁。其中,优化人口密集区的方法有:颁布法律法规,实行基建项目投资等区域激励方案,设计干预机制。

三、重组交通基建投资与发展战略。逐步矫正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资金投入不平衡的现状,做到公共资源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溢价回收可作为公共融资的一个有效补充,更好地进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此外,城市应该首先让公共交通更安全(减少性骚扰或其他犯罪行为,建立专用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把钱用在刀刃上。

四、综合城市交通设施与服务运营。设计良好的交通系统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一次出行可能综合多种交通方式,因此,有效衔接公共交通、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至关重要。

五、使城市机制和管理框架系统化。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新政策的推行。城市规划部门要领导有力、政策透明,要有社会各阶层参与机制。

六、强调法律和监管工具。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修订,同时提高执法能力。

自1997年起,联合国人居署每两年出版一期《全球人居报告》,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和详细的研究分析,对全世界人类居住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加以阐述。该报告不仅是联合国系统在人居方面的旗舰性报告之一,也为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责任编辑:张 炜

猜你喜欢
交通规划
浅析城市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物流科技(2017年4期)2017-05-02 21:18:45
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行政法问题
法制与社会(2017年7期)2017-03-27 20:35:33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交通规划研究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交通规划研究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应对城市拥堵的对策
中国市场(2016年43期)2017-02-16 13:35:37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应对城市拥堵的对策
中国市场(2016年43期)2017-02-16 12:34:36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价值工程(2016年35期)2017-01-23 20:45:29
交通规划课程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52期)2016-07-09 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