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堂向简约高效本真回归

2013-04-29 00:44:03张伟峰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科科学探究

张伟峰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为我们的科学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热热闹闹的科学课堂背后,我们也经常听到来自老师的真实心声:“科学课的材料太难准备了”“科学实验课的课堂太难调控了”“科学课越教越难教了!”……不可否认,在新课程中,出现了许多经典的课例,这些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典范。我们深知上一堂好的公开课,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如此“投入”。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实现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呼唤简约高效的科学课堂。

一、敢于取舍做到内容简约

科学课的许多课文是经典的教学素材,但有些编排也不尽如人意,有时候,敢于取舍,简约流畅反倒是一种大气。而对教材进行深刻钻研,与编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教师才会有对教材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是我们科学教师的义务。

1.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简约内容

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蜗牛》(一)《蜗牛》(二)《蚯蚓》《蚂蚁》《金鱼》五课的教学目标相似,教学内容并列,都旨在通过学生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获得对这些小动物的认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我们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可以选其中一到两种动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同样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减少教学内容留出更多的宝贵时间有效开展探究活动。

2.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简约内容

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使学生对水有更多的认识,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密度、黏度等)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我将其中的科学知识目标定为知道水和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认为在比较液滴的实验中,可以只比较水和油在玻璃片上的液滴有什么不同。实验中减少后面两个内容不会影响目标的达成,反而让教学更简洁,过程更清晰。

二、有效探究要求设计简约

1.实验简约,把握重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安排了三个实验活动,用吸管“倒水”、玻璃杯倒扣入水纸不湿、用注射器观察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比较,同时还要求学生画注射器内空气的变化,最后还要进行空气和水的比较。过多的分散活动会使教学显得零乱,没有时间的保证无法达到有效的探究。在这一课中可以将用吸管“倒水”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好实验装置后,教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吹出水来。把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第二和第三个分组实验上,用更多的时间留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

2.过程简约,突出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视之为标准模式,不敢忽视更不敢漏掉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并视图充分展开,越充分,越能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灵活设计探究过程,简约的设计是为了有效地探究。

三、提高效率促使材料简约

1.精选典型材料

典型的材料应该是有结构的材料。挑选材料时,在保证材料有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探究材料的数量,从而实现材料简约。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第一个活动是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要准备的材料有七种。七种材料是为了让学生在按体积大小和轻重排列过程中发现排列的顺序与原有认识产生冲突,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材料选得典型,是可以减少材料数量的。在教学中,我选取了四种典型材料:泡沫塑料块(体积最大,重量第三)、石块(体积第二,重量最大)、蜡烛(体积第三,重量第二)、回形针(体积最小,重量最小)。学生根据这些简约但不简单的实验材料不仅成功完成了探究活动,而且由于材料变少了,学生对沉浮规律的分析看得更清楚,也节省了给材料进行排序的时间。

2.寻找替代材料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许多学校没有相应的科学工具箱,即使有,工具箱里的器材也是有限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的可以替代的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例如,三棱镜的色散观察实验,我利用装水的烧杯替代三棱镜,光通过装水的烧杯后发生色散,学生也能观察到美丽的光谱,实验装置虽很简单,但很实用,很有效。

四、讲求实效呼唤形式简约

除了常规的科学教学行为,科学课堂还存在相当多的教学辅助形式,教学技术类的如实物投影仪、电视机、电脑、音响等;语言类的主要指串连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性语句。这些教学辅助形式是教师行为细节构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辅助形式也是教师追求简约而有效的课堂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着力点。

1.善用教学技术手段促进简约

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时,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材料也十分重要,它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逼真地展示各类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分别将画面快放、慢放、静止、重复、放大,大大提高了观察的效率。

善用技术手段,几段视频,几张图片,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简洁、高效。

2.巧用过渡性教学语促进简约

师生的言语交流在科学课堂上随处可见,而其中教师过渡性的语言往往是探究活动和教学环节的转折点。巧妙地运用过渡性语言,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

一位老师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磁铁的相互作用》一课,在完成了第一个教学活动之后,告诉大家:同学们真的很能干,很聪明。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小磁铁搭长城”放松一下。看,哪个组搭的长城又长又好!请用桌上2号信封里的材料。利用一个小游戏,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要求搭长城。希望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游戏结束时,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看都搭好了长城)同学们搭的长城真长真好!那么,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在搭长城时,当红色的一端和红色一端接近,两块磁铁就跑开了;当蓝色和蓝色一端接近,两块磁铁也跑开了。只有红色和蓝色的两端接近时才吸到一起。

……

(众生发表了赞同的意见)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看来磁铁的两极之间相互接近时真的还有秘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精心设计的过渡语是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它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愿望。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把上面已学过的内容起到总结梳理的功效,又能对下文所要出现的内容进行启发,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

让我们的科学课堂简单起来,简洁起来,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而抖的包袱,让课堂回归宁静,让孩子的心在宁静中感受进步的力量,在简约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展。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寻,让简约高效成为我们科学教学的本真回归吧!

猜你喜欢
教科科学探究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图书出版审查审定法律制度初探
——从行政法角度
教育评论(2023年3期)2023-07-30 23:59:12
严摇恺
——教科双馨铸丰碑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科学
中日高校英語教科書から見る異文化理解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