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琴
摘要:学习习惯是即在人的学习动力驱动下,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动方式。少年儿童是个体发展中的“最佳期”。他们普遍认为,少年儿童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此时教师通过对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心理特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长效的习惯培养机制,就能很好的是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 心理;培养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就是把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放在重要的地位。另外,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少年儿童是个体发展中的“最佳期”。他们普遍认为,少年儿童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引导和帮助,他们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
进入小学,儿童将以“游戏”的玩转变为以“学习”为“任务”的小学生。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不易改变的行为趋向,是学生以后能够更好地完成人生学业的坚实基础。它包括:1、能够时常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2、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和思维的活跃3、对学习任务能够主动地去预习、质疑、复习和探究.4、良好的书写的作业习惯等诸多习惯。
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教学生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孩子年龄小,他们对学习的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自己学习的习惯,由幼儿园的以“玩”为主转变为以“學”为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入学就要立规矩,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离不开学习,只有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其生命才能放出异彩,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只有学生明白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后,学生才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二、科学安排,由易到难,逐步积累
1.注重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其首要是注重低年级学生上课习惯(课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学习用具的整理和使用习惯等的训练。如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时声音洪亮。并将一些良好习惯编成儿歌的形式,强化学生习惯培养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课前准备儿歌:“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准备好,等着老师把课上。”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形成的技能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初步形成后要及时的鼓励。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及时的提醒、督促、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人人养成好习惯。
同时,每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不同,我们把它称为特殊学习习惯。像语文学科的书写习惯,是低年级学生必须养成的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指导学生握笔运笔,而且要指导他们按笔顺规则书写,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班主任和班上其他任课老师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老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从点滴入手,循序渐进,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2.注重家校合作
目前农村低年级学生的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成因有1、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2、现在农村多数孩子是由其父母的长辈照顾,因此对于孩子是宠爱有加,而对于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却比较忽视。3、农村的家长普遍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沟通家长,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生活现状,并能主动倾听学生和孩子的心声,从中找到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成因,从而能够制定较为有效地建立教育机制。教师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不断地与家长沟通,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策略。如:在学生注意力培养上指导家长1、如何营造一个无干扰的环境。2、如何给孩子树立正面形象。3、如何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4、多读文字书。从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期间形成的良好的习惯。消除目前“5+2=0”(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周末两天。学生在学校教育归零)的现象。学校一周有效地习惯养成教育在几乎无习惯教育的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化为乌有。
参考文献
[1 ]《21世纪班主作工作案例》张延权 杭州出版社2003年4月
[2 ]《意志力训练》[美]弗兰科.哈德克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8月
[3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孙云晓 新世纪出版社,2004年1月
[4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5 ]《陶行知全集》陶行知 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东塍中心校 31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