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波
摘要: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课成为各个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施美育的必修课程。同时,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要求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不断地转变和提升。本文从一位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情况及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 音乐鉴赏 ;农村高中 ;现状; 教育教学 ; 策略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课成为各个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施美育的必修课程。同时,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要求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不断地转变和提升。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里尽情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如何让音乐成为学生的最爱,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坚持不懈的追求。作为一名农村中学音乐教师,面对相对落后的教学环境、学生薄弱的音乐基础。如何正确面对现实,唤醒同学音乐的耳朵,上好音乐鉴赏课,是我们农村音乐教育面临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高中的音乐教育现状
1.家长及学生的认识定位模糊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鉴赏课已经成为必修的课程。但是,家长和学生的认识定位模糊,有的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成绩,音乐课可有可无。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仅仅局限于流行歌曲,对其他音乐形式,诸如:器乐、歌剧、舞剧等兴趣度地下,往往把音乐可当成是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味剂,一上音乐课就自然而然的放松,对音乐知识的渴求度低。
2.教学设备用具利用率低下
教学用具、音乐器材是展开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物质保障。由于各种原因,虽然学校配备了很多音乐器材,但是由于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对乐器的了解很少,基本上不会演奏也不想演奏,所以对乐器提不起兴趣,造成很多音乐器材形同虚设,达不到应有的利用度。
3.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低下
新课程中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1]
在农村中学很多学生虽然喜爱音乐课,但音乐知识匮乏。例如:有一个班 50名学生中没有一个会演唱乐谱,对音高、节奏等基本的音乐知识知之甚少。
这充分说明,在特殊的环境和学生的知识背景下,在农村中学音乐鉴赏教学面临的压力更大,需要教师探索更多的符合现实情况的教学方法。这就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的教育策略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精心组织课堂,由浅入深的进行音乐鉴赏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音乐基础的好还,学生都是喜欢音乐的,但是他们的喜欢又往往局限在流行歌曲上。针对这一点,在现实教学中将更多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将同学们喜欢的音乐穿插到教学当中,避免过于专业和生硬的讲解,这样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
例如:在《蛰龙飞起舞东方》这一单元中,课本上介绍的学堂乐歌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校园民谣”结合起来,从《栀子花开》,《童年》延伸到课本上介绍的《黄河》《长亭送别》等作品。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从音乐常识着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农村中学的学生音乐常识匮乏,对音高、节奏、节拍、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等专业常识了解太少,在音乐鉴赏的初期应当适时的进行音乐常识的教学,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2]”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所有知识都是在听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对与音高的听辨能力就显的尤为重要。现实教学中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
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
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马蹄声:哒哒哒哒;知了叫声:知…了,知…了;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例:2机枪扫射声: 2/4 x x x x |x x x x ||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知了叫声: 2/4 x. x| x. x||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一直很高,多次反复的练习,一些复杂的节奏就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3.从多媒体技术入手,利用音、画、影的结合丰富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中,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越来越融入到现代课堂中来,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通过音画影的结合,更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通感”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的进行音乐鉴赏。
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优美与壮美》这一单元中的《牧歌》《月光奏鸣曲》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内蒙古草原蓝天白云蒙古包,风吹草低见牛羊和荷塘月色的画面配合以音乐文件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画面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音影結合。例如:在欣赏《喜剧美》中《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时配合以电影视频,这样不仅能够更加直观的欣赏到作品的直观表现,更能够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深层含义;在欣赏《1812年序曲》时配合以交响乐队的演奏画面,不但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洋乐器,以及它的演奏方法音色等知识。 实践发现:在音乐鉴赏中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当的现代教学辅助进行教学,既丰富了课堂的色彩,活跃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兴趣,又能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4.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现有教学条件,组织各种音乐活动
音乐鉴赏不光要让学生学会审美,也要让学生学会表现美,音乐教师应创造条件,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节、文艺汇演、艺术节等,让每位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比如:我们每年都举办运动会,在运动会上鼓号队的队员可以充分利用鼓、号、锣等乐器尽情的演绎,既提高了乐器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每年一届的历时一个月的艺术节,让每个有才能的同学都能上台展示。在艺术节上有的学生用废旧塑料瓶制作成打击乐器创作了打击乐表演;有的学生根据日常学习生活情景改编成歌词,谱上耳熟能详的曲调。
这些活动为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知识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汲取艺术知识的同时发现完善自己的闪光点,这些活动都有利的推动、促进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认知。
音以悦耳为乐,赏以领悟为美。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 才能让农村高中的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中学音乐教育实习行动策略》尹爱青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 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3
[4]《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尹爱青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5年版
[5]《音乐学科教育学》曹里等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青州第六中学 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