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
一、隐性笔触对情感的传达
隐性笔触即平涂的笔法,早期的油画大部分颜料薄厚比较一致,运笔力度比较均匀,完整的几乎找不到笔触的缺口。他们强调的是一种原始、本能和暗示的艺术,认为原始社会的精神里产生出来的才符合自然精神。从杨.凡.爱克的《根特祭坛画》中可以看出,在形的表现上,他对自然的描绘孜孜不倦,每一个笔触,每一个细节都注入无限的忍耐力和注意力,作品平整的仿佛一面镜子。他平滑的笔触将自己保守的艺术思想传达出来。相对于.凡.爱克精细、科学、理智的绘画,乔尔乔内的运笔和皴擦中让人可以捕捉到一种迷蒙的诗意。在油画的这种交错、重叠及掩盖中,乔托利用麻布粗糙的质地,刻意将笔触扫过露出盖不住的底色,而产生的断裂及飞白也清晰的用笔的速度、方向和轻重,这些平涂的新规律使乔尔乔内的绘画不只是对自然科学的描绘,它还是画家连续积累笔触的记录板,自然对象也更强烈地感染上画家作画时的心情。
这种长期以来,带着强烈情感崇拜自然,以表达自然为荣追求光感质感的作品,画家对底子的处理做了很多功夫,他们喜欢用“扫”“磨”地方法,其中著名的《蒙娜丽莎》就采用了这种方式,画面光滑细致,笔触磨得很光,几乎不易察觉。将画家内心追求完美,真诚与对自由的热爱,掺杂着绘画时巨大的毅力,表现的唯美而细腻。从达芬奇的《吉内弗拉德本齐》中,如烟的薄雾,带着柔和朦胧的美,画家作画时带着淡雅从容的心境以柔和的笔触流露于画面之中,画中女子粉红的面颊和嘴唇描绘的细腻而有分寸,皮肤极其平滑,笔触相融。这种完美的笔触正是画家追求真实,内心平静细腻地体现。
隐性笔触用它自身光滑,细腻的表现力将画家创作时,宁静或纯朴的情感表现出来。画家带着这种情感将画面塑造的完美而庄重。因而,隐性笔触对画家情感的传达表现着它自身的魅力。
二、显性笔触对情感的传达作用
随着油画的发展,笔触也带给我们非同凡响的魅力,美术家将自己强烈而丰富的情感通过外露的笔触更直接的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十七世纪的哈尔斯是一个性格狂放,生活无忧无虑的画家,他刻画的人物生动活泼,以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处将他乐观向上,豪爽与无羁之态表现出来。《吉卜赛女郎》逗人爱的吉普赛少女,呈现出欢快的形象,大胆自由的笔触将少女欢快的情绪呼之欲出,在表现欢畅精神的同时,是画家作画时内心轻松,愉快的心情也随之呈现出来。
十九世纪末印象派的崛起,冲击了画家们对自然界原来意义上的客观真实的信仰。然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摄影的发展推动着艺术面貌的快速发展,同时笔触也随之丰富且更具表现性,从而使绘画有了全新的诠解。“点彩派”这一新的名词成了一个新的起点。他们充分利用色彩的排列、并置、重叠,笔触的方、圆、长点等技巧的表达了自然界的色彩关系,从而产生了更加奔放、自由的画面。印象派的画家喜欢追求生动,感受色彩生命的流动。因而他们以跳跃的笔触表现着画家的洒脱或是忧虑、哀伤的内心情感。
从弗拉芒克的《塞纳河畔》,画家以断断续续的笔触,与战粟的线条描绘着粗壮狂放无序的树木,奔放的线条加剧了动荡之感,画面中流露出的是节奏,变换和狂乱的意绪,画中的一切都让人感到画家的那种狂躁而爆烈的性格。罗奥的《贫民区的基督》描绘的是在月光下穷苦的人居住的地方,肮脏的街道伸向远方,基督正引导着他的子民缓缓前行,在画家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以粗狂的黑色轮廓,与他有力而粗放的笔触表现的,他那厚重的笔触不是对事物敏感的表现,而是将内心的爱与怜悯和自己的信仰通过画家的画笔,通过渗透在画布和笔触的炽热情感表达出来。
抽象表现主义对创作过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专注力,抽象表现主义注重的是潜在精神和意识地呈现,是人的自我心理状态与艺术行为过程的互相表现,也可以说是抽象表现主义寻找的是艺术过程中的一种生命行为和自由轨迹,是追求动感与即兴的情感过程。他们所专注的是内在的精神抒发。抽象主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波洛克强调力量与动感,充满激情;另一种是更纯粹的抽象,给人以宁静。波洛克《薰衣草之雾》画面乱涂的颜料,泼溅出的线条四处流动,忽轻忽重,犹如一团乱麻相互交织。波洛克摆脱了形的意识,带着自己奔放自由的激情将凌乱的笔触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马瑟韦尔认为,对于笔触的判断来源于画家对生命的体悟,包括对画家的内在感觉。从他的《西班牙共和国挽歌》黑色的大笔触,形成几何化的团块和结构,具有一种纪念碑似的沉稳厚重之感。在画中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有笔触。情感是他抽象艺术的“终极”,而这种“终极”的意义乃是由笔触来累积而成的,这种“无意识”的游动的笔触包含了他一切的情绪表达。
因此,笔触的运用与油画语言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笔触在整个绘画史的更迭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创造表现的手段还能体现画家特有的画面风格。我们在了解历代大师的绘画作品,用笔自成一体,和谐一气。画面的用笔,或薄或厚或显性笔触或隐性笔触表达着画家性格、情趣,是艺术禀赋的自然流露,表现出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