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2013-04-29 07:39:19龚大洁王飞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新课程有效性

龚大洁 王飞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1]。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否有效,关系到新课程理念是否落实到实处,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有效教学的研究来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提出的,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2]。高中生物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分支学科,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同样也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即学生在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效果、效益、效率”等“三效”。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加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等。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但表述不正确或不具体

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设定较为全面的“三维”目标,既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又关注了学生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的发展。但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目标大而宽泛,过多的使用“掌握”、“培养”、“树立”等措辞,而这些通常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无法完成的。

2.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但教师仍然占主导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都能够有意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自主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所加强,但是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中仍占主角,“教”和“学”之间未能建立连接,即“学习共同体”并未建立,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3.教学方式多样但流于形式,设计的合理性有待思考

从本人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新课程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多样,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提问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方法指导等。这充分说明教师在课堂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凸现出“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理念。但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缺乏思考,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合理地设置课堂教学的方法,盲目地、过多地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而对于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却因为课时紧张、教学任务繁重、资源缺乏等原因而放弃,造成了在教学方式的设置上流于形式的现象。如对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节逻辑性和推理性较强、需要教师进行讲授的内容上,选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未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反而更加费时、费力;而对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样一节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内容,却选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停留在表面,未能很好的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造成影响。

4.对于教材内容把握不够透彻

相对于旧的生物教材,生物新课程教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都有较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因此对于教材内容的难度和广度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一项对甘肃省庆阳、平凉两市140名高中教师的调查表明,50%以上的教师认为高中新课程教材的内容较难,在对于教学难点、重点、深度的把握上普遍感觉较为吃力;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教师普遍感觉到较为吃力(具体见表2)。这不仅从一方面反映了新课程下教学任务繁重与课时紧张之间的矛盾,而且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教师对新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

表2 教师对新教材内容的把握情况分析

5.注重终结性评价,评价方式单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将“评价和教学过程密不可分”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的进行评价[3]。但是在笔者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习能力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言辞,但是并不多。这充分反映出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方式可能还停留在终结性评价的阶段,而且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多数采用考试、口头评价的方式。

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但是从总体课堂评价来看,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都是以教师为主要对象,教师的导课、语言、板书、课堂提问的技巧、内容的安排、素材的选取、课件的制作、课堂驾驭能力等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过分注重外部评价,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和其发展性评价则很少考虑。在少量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提问、反馈,对于学生的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未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设置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4]。其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具体的指导作用,设置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生物教师要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理解和领悟其中的精髓,不仅要明确学生每节课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而且要明确学生即将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是学生能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够做到的。然后,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各个教学环节。

2.构建学习型共同体课堂

“学习型共同体课堂”是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教授在批判“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的、干巴巴的关系构成的极端的课堂”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理论思想与新课程的理念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构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习共同体”,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在“学习型共同体课堂”中,教师能够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合作、互助的平等关系,更多的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学生间则相互尊重、发挥个性、彼此互助,能够形成一种以学习活动为主的共同文化,从而将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转向以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5]。

3.把握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的钻研生物教材,理清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结合课标,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4.合理设置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己完成;对于一些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讲解,结合学生的交流合作来完成;而对于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边动手边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当然,在这些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将问题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思维梯度,层层递进,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5.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而且要随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激励性的言辞,及时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及时调整学习状态,积累经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2007(6).

[2] 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1).

[3] 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王鉴,李录琴.“学习型共同体课堂”的理解和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4).

(责任编辑 任洪钺)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新课程有效性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