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鑫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指导学生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进行分析、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设情境 分析思考
创设情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从观察中获得写作材料。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再通过教师在情境中有目的、有顺序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让他们从观察中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进一步地把这些感性认识的写作材料迁移到语文字表达,便能有条理地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来。这种由观察到写作的方法对学生练习写作是非常适用的,尤其是写景和状物的作文更值得提倡。
有一次,我用“创设情境”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上状物作文课。当我用多媒体播放常见月季花的视频时,学生们立刻大叫起来:“哇,多美啊!”我马上因势利导说:“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以《我爱月季花》为题来写一篇状物作文,请大家先用一句话来说出月季花有何特点?”马上有学生答道:“月季花是我们常见的最美丽的花。”“月季花品种繁多”“月季花香而不腻”。紧接着我又分别给同学们观看了月季花的远景图和近景图,并指导学生按先远后近的顺序来观察。在远景观察时,指导学生从盆型、株型、花色几方面入手,使学生对月季花有个总体了解。在观察近景时,指点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如“根、茎、叶、花”顺序)并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如形态、颜色、叶子浓密度等。这样,学生在观察中对月季花有了深刻的了解。观察完毕后,让学生按小组互相说一说,然后按自己观察到的和别人所说的用文字写成文章。如有的学生这样写到:“花的颜色真是美不胜收,红的像一团烈火,热情、奔放,充满向上的活力;白的像朵朵白云,纯洁飘逸,潇洒俊俏;黄的宛若灿灿纯金,光泽华美而不失高雅。”还有的学生写到:“朵朵月季竞相开放,宛若天仙,又像一位位时装模特,向我们展示和炫耀着美。”还有的写到:“每一片花瓣都是那样的细腻,那样柔嫩,像绸绢,滑润无比,再加上那淡淡清香,我们的心都醉了。”这些学生既写出了月季花各个侧面的美,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创设情境”式的作文教学,不仅适用于写景状物的作文,而且在叙事和写人的作文教学中也是很有价值的。
叙事的作文,若要把所做的事情写清楚,就必须从人的动作、神态和场面的变化过程及细节去具体叙述。而这些叙述的细节,在学生想象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只能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直接获得写作材料,这是一种获取写作材料的好方法。比如,在指导学生练习叙事和写人的作文时,写作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一边活动一边认真观察活动场面,从中获得写作材料。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按活动过程进行写作,学生便可把要写的人和事写得有条有理、栩栩如生。
写作需要观察,也离不开思维、想象和表达。在“创设情境”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创造出新的形象,从中找出其规律,获得比较完善的写作材料。比如,在指导初一学生写《20年后的……》这篇想象作文时,如果题目补充为《20年后的我》,老师可以通过幻灯投影,放录像或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为学生设置医生、科学家、教师、工人、农民……这些不同行业的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明创造出不同的科研成果的情境,或直接给学生放映一些科学幻想片让学生观看。在此基础上再出下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20年后你将要成为哪个行业的人?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2.你将在这个行业中取得哪些巨大的成就?3.在这个行业里你打算如何显示自己出众的才华?请举些例子说明。4.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你将会遇到哪些困难?有何巧妙的对策?具体地说一说。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影视资料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他们就会入情入理地产生奇特的想象,从而获得这次写作的丰富材料。因此,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既是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又是培养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后把留存记忆里的具体事物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某种新事物的想象过程。有了这个前提,学生再通过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不就得到了内容具体的文章了吗?
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初中学生普遍有好奇、好胜的心理,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体现新颖、直观、形象的特点。在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进行分析、思考时,要比一比谁分析得深刻,谁思考得更全面,谁判断得更准确。2.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适当地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提出相应的思考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一般的观察规律,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布置的分析思考题要切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要紧密联系所创设的教学情境。3.采用“观察→口述→习作”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效果。这种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获取写作材料,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