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平
【摘要】受这个苹果商的启发,我的作文评语也充满了“人情味”:点拨式评语、谈话时评语、情感式评语、交心式评语等,我也因此尝到了不少甜头。
【关键词】作文评语;人情味;心灵对话
一个苹果供应商为了在市场上独占鳌头,想了个绝招—当苹果还长在树上的时候,把“喜”“福”等字样的剪纸贴在苹果上,由于贴有剪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就留下了这样的字样,后来他又有了新的创意:把原来的苹果上的单个字设计成一句句祝福的话,这种长出人情味苹果让他在苹果大战中独领风骚。
受这个苹果商的启发,我的作文评语也充满了“人情味”,而我也因此尝到了不少甜头: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不再怕作文,觉得作文就像在和老师说心里话;在批改作文中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了学生;学生提高了作文水平,老师提高了写作水平。
一、点拨式评语
王文同学皮肤太黑,个子又矮,常有人取笑他“刚果人”,小块的“黑煤球”。父母也常常为他担心,担心他以后的工作、结婚都会受影响。王文在《我的烦恼》中写道:……听到父母的交谈,我的心一下子掉进了黑洞里,也许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我的外貌不能改变,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正常的生活下去……
看到这,我感到了自卑和失意正在孩子心中滋长。我在给他的评语中写道:你是一个许多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比如你的作文写得好,爱帮助同学,而且你的歌唱的很棒。每个人都有缺陷,就像老师的眼睛长得太小一样,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出色,只要我们充满智慧和自信!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而我们是上帝眼里喜爱的苹果,所以上帝多咬了我们一口。如果你不讨厌老师的小眼睛,就和老师一起自信的昂起头吧,因为连上帝都喜欢我们!
这个孩子看了我的评语后写到:我觉得老师脸上充满青春和智慧的光彩,我也会加倍努力,让知识来取代我的缺陷。老师,你放心,我明白了:一个受人喜欢和佩服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容貌。
二、谈话式评语
一位学生在《我真不明白》中写道:在班里,我如果做错了什么或成绩不好时,大家就说:还是班长呢!怎么给同学们作榜样?在家里,我如果做事不合妈妈的心意,妈妈就说:还是班长呢!老师怎么教育你的?我真不明白,班长就不是人吗?班长就不许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吗?……
看了这篇作文,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学生的迷茫、困惑,我用评语跟他进行了交谈:你写的作文真实感人!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我也有过。但我想做人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老天爷下雨,干旱的土地说真好,晒衣服的人还会诅咒呢!何况是小小的我们。所以,让别人说吧,走自己的路。
看了我的评语,他在日记中写道:没想到老师这么善解人意,没想到老师也有这样的烦恼,我把我的“不明白”告诉了老师,我心里豁然明白了。谢谢老师的坦诚开导。在他眼里我的作文评语成了开导。
三、情感式的评语
作文训练《老师,我想对你说》中,一位学生写道:每当你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名批评我时,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呀!老师,请你改一改你的教育方法好吗?看到这,我深感自己的不足,经过反省后我在旁边评道:老师的教育方法是欠妥当,下次我们先私下交流,好吗?
还有一位同学写到:上学期,我被评为三好学生,发奖的那天,我听见有人说你偏心,我心里很难受,我不敢把证书拿给妈妈看,妈妈见了都认为你偏心,我更难受了,脸红红的。老师,你还不如评我学习积极分子。我看了之后震动很大,评道:老师没想到你有这么大的压力,你这学期进步很快,三好学生是名副其实的,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用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用商量的语气就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也都很愿意敞开心灵。这样与学生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
四、交心式的评语
作文片断训练《第一次××》,有位学生写他第一次买菜,结果却因没有找钱而挨妈妈骂的事,他在作文中写道:今后,我再也不去买菜了!我看了之后在评语中写道:第一次买菜,忘了找钱是很正常的事,失败总是有的,再向妈妈要求去买一次菜,相信肯定能做好的,试一试,好吗?这位学生在第二周日记中说,他真的又去买了一次菜,这一次妈妈还表扬了他呢!我又在评语中鼓励他把作文给妈妈看看。果然,妈妈看了之后也很有感触,特地给老师打了个电话,感谢老师的教育。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他爸爸把单位的原稿纸给他用的事,他很困惑,说他知道拿公家的东西是不对的,可又不敢跟爸爸说。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影响是深远的,我在评语中说:你可以试一试把这篇作文悄悄地放到爸爸的书桌上。后来,孩子告诉老师,他爸爸第二天就买了两本稿纸,连同那篇作文一起悄悄地放到了他书包里。父子俩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交谈,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通过这次悄悄的行动,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共鸣。看,作文评语,有了意外的收获。
我还针对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作文中反映的问题,按人借题写出了对话式评语、激励式评语等,不仅发挥了评语的功能,而且能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个别辅导,及时引导,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让充满“人情味”的作文评语成为我们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的心灵对话吧!
参考文献:
[1]《河北教育》.
[2]《小学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