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教育改革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2013-04-29 00:44周世斌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北川羌族中学

周世斌

用音乐抚慰受伤的心灵

援助背景: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大地震的惨景让人在无限悲伤的同时,也紧张焦虑得喘不过气来。几天时间,大批灾民被援救出来,但他们惊魂未定,悲痛欲绝。作为一名音乐心理学专业教师,笔者清醒地意识到,此时此刻,若用语言开展心理抚慰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通过艺术沟通来抚慰心灵可能会产生独特的效果。

学校党委迅速作出指示,组建一支专业的音乐治疗团队奔赴灾区,以灾区受损最为惨重的中小学为目标,以学生为对象,进行音乐治疗紧急援助。于是,一支中国音乐心理治疗救援专业团队成立了。

工作原则:一是以音乐为桥梁,让学生们在音乐中体验情感,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来减轻痛苦,增强自信;二是以音乐为媒介,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感,使学生能够对我们真正敞开心扉;三是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真诚、关爱、体验、疏导、放松与快乐来展开;四是灵活地、创造性地切入,生动地展开,有效地把握和驾驭。

工作实施与成效:团队从心理危机最为严重的帐篷和年级入手开展工作,从学生们熟悉的四川方言和羌族民歌入手,让他们有亲近感。团队成员在几十顶帐篷中灵活使用唱羌歌、唱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流行歌曲、演奏萨克斯管、小提琴、埙等方式,通过音乐聆听、意向导引、即兴创造、即兴演奏等方法和手段,调动和满足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忘情地歌唱,羌族的酒歌、孩子们自编自创的《上学歌》、经改编的《外婆的澎湖湾》以及其他流行歌曲等,都伴随着孩子们那真诚、纯洁、欢快的笑脸回响在整个帐篷营地。

自5月25日起,笔者所在团队在北川中学这个临时帐篷学校里与孩子们共同度过了十几个日日夜夜,当我们用音乐、用关爱、用真情叩开孩子们深受创伤的心扉时,我们之间的心灵被打通了。

音乐的力量常常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积极因素,从而获得一种强大的生命动力,这种力量能够帮助和陪伴人们走出生命的低谷和创伤的阴霾。正如部分北川中学学生写在笔者T恤上的感言:音乐拉近了你我,我们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恬恬);音乐的魅力很大,音乐的力量更大。它将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很幸运能与你们度过这段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Thank you! 好人一生平安(龚顺菊);音乐可以沟通人的心灵,有音乐的陪伴,我很快乐。谢谢你们(钟爱琴)……

心理和行为重塑

从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音乐援助团队的主要工作以肢体残疾的学生为主要对象,成立了轮椅吉他队。同时还面向广大学生,成立了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钢琴集体班,开展了大范围的音乐抚慰工作。

此阶段的基本目标和成效:一是帮助学生恢复正常心理,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确立人生的目标。二是帮助学校形成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音乐援助团队的指导下,路灯下、烛光前、草坪上,到处是学生们练习的身影,校园里荡漾着悦耳的歌声、乐声,这一切,构成了北川中学独特的校园景色。

下肢伤残截肢的学生是地震后北川中学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有的长期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有的自暴自弃,对现实和未来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音乐援助团队为他们专门成立了轮椅吉他队,通过这一寄托、抒发和交流情感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开始通过自弹自唱和集体弹唱来表达情感,从中体验到进步的喜悦,不再痛苦和抱怨,心态逐渐恢复正常。

专门人才培养

大地震使羌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培养羌族文化传承专门人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帮助北川中学开设了羌族音乐舞蹈人才培养班,进行系统的训练,帮助他们顺利通过专业高考,实现个人理想和为羌族培养高等音乐舞蹈专门人才的双重目标。2009年3月,北川中学“音乐舞蹈特长班”开课。从2009年3月19日至2010年2月5日,先后有13批学校音乐学院的师生赴北川中学支教。孩子们展现出了超强的意志品质和羌族特有的能歌善舞的天性,经过一年多教学,音乐班的大多数学生和舞蹈班全部学生成为大学生。

2009年5月,学校音乐学院为北川中学创作了校歌《北川中学之歌》。 这首歌曲已成为师生们的精神食粮,为抚平心灵创伤、激发学习热情、鼓舞信心和斗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该阶段的工作有效地化解和疏导了由于地震导致的个体和群体不良情绪和行为,逐渐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积极进取的群体心理和校园文化氛围。

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从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音乐援助团队以音乐教育国家精品课程为支撑,以国家级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平台,针对目前高师生教学实践能力和中小学生艺术素养双弱的问题,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理念和实践模式创新,并以课堂为平台,探究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教学成果的社会应用价值转化问题。2012年,绵阳师范学院加入该项目。

改革目标:一是让每一名学生通过学习合唱和演奏乐器,享受音乐参与和表现的乐趣,在音乐实践中提高审美素养和能力,终身喜爱音乐,享受快乐人生。二是以本民族文化生态土壤为依托,以音乐教育为平台,以音乐课堂为窗口,通过演唱和演奏本民族民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理念:在操作中学习,在表现中体验,在实践中审美。教学内容:合唱、器乐进课堂。

这一教学改革形成了首都高校、地方高校、基础教育协同创新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发达地区教育与边远地区教育对口衔接、高师音乐人才实践能力和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双向互动、互为依托和促进的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

工作成效与社会反响

当前,在自然与人为灾害频发,如何有效地进行预防和事后心理干预,最大程度地化解各类心理与行为矛盾,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事实表明,通过艺术进行危机干预,实施音乐心理治疗援助是降低和化解由自然灾害和社会矛盾而导致心理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之一。

以《北川中学之歌》为例,该歌曲作为灾区学校的精神象征,不仅深受全校师生喜爱,而且在灾后师生心理危机最为凸显的特殊时期,歌曲超越了语言的障碍与隔阂,为抚慰心灵、抒发情怀、鼓舞信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国内外的专家同行以及师生们从中体验到中国灾区师生的意志、情怀、信心与梦想。

根据新模式、新理念,本成果还将教改实践与民族口头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承相结合,编写了《羌族音乐文化》校本教材,以中小学音乐课堂为平台,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课堂上学习羌族民俗文化,用羌语演唱羌族民歌,用乐器学习演奏羌族民间音乐,通过“在操作中学习,在表现中体验,在实践中审美”的课堂实践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将民族音乐文化,尤其是口头音乐文化的传承落到了实处,开辟了一条将教育与传承有机融合、统一起来的道路。

音乐治疗和音乐教育改革成果分别在第28届、29届、30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国际及亚太音乐认知科学大会,以及美国、日本十几所大学进行报告交流并在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责任编辑:李艺英]

猜你喜欢
北川羌族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北川的味道(四题)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
诸暨市学勉中学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