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辉
人教版课程中特设问题研究课程,拉近了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地理的实用性。基于以上理念,笔者开设了一节相关内容的公开课,以下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了解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2.分析、理解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并能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的解决对策。3.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分析、整理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所学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2.以探究学习方式进行问题研究。从等温线分布图中发现问题,从景观图片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讨论问题会带来的影响。3.通过分组合作探究与小组竞赛,学会团队协作,加强竞争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2.帮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3.帮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的建议。
(二)难点
引导学生寻求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沈阳雪景图两幅:郊区、城区。(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个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提出问题]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身边。)
[读图思考]展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让学生思考: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中气温曲线有什么分布特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从图表资料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提炼一]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市区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提出问题]为什么城市中的温度会高于郊区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活动一]展示市区景观图与郊区景观图。1.从地面覆盖物大气环境、人为热量等几方面,对比城市景观图和郊区景观图。2.从放热和吸热两方面,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景观图片探究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并在分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
[知识提炼二]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二是城市大气污染,三是人工热源的影响。(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与归纳的能力。)
[承转]在以上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设计意图:起承上启下作用,导入课堂重点。)
[探究活动二]学生从正、负两方面,分组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知识链接]请一名同学根据以前所学的热力环流的原理在黑板上画出城市热岛环流,其他同学在下面画。(设计意图: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帮助学生学会把已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知识提炼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负面影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引起城市热力环流,导致城市大气污染进一步加劇。正面影响:有利于市区污染物的扩散,对城市工业区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承转]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我们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探究活动三]对照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从吸热和放热两方面,分组角色扮演讨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会从问题的产生原因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提炼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
一是增加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二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工废热;三是降低建筑物密度;四是把污染重和高耗能的企业及卫星城布置在环流圈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联系实际]课件展示:世博成果,德国日本美国案例。(设计意图: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
[指导实践]缓解热岛,从我做起:一是向市民宣传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二是保护绿地,植树造林;三是能坐公交车出行,就不开私家车,短距离的出行最好骑自行车;四是夏天空调的温度最好要调得高一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化成实际行动。
[教学总结]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众多城市将越来越适宜居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