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梅
近两年,新课改所提倡的“先学后导,精讲巧练”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各班积极实施,在学习和实践新课改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笔者的体会很深。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笔者作为一线英语教学工作者做了许多探索,在实践中也遇到不少问题。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以达成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任务型教学开始就呈现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二是为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的活动将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交际问题的目的;三是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一、如何“先学”?
传统教学理念中,人们普遍认为“先学”就是学生在课前预习,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先学”不仅是学生的先学,也是教师的先学。教师不看任何参考资料,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独立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找出知识的延伸点和易错点,在此基础上写出教学预案,使之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减少盲目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有效开展学生的“先学”,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身认识形成一些颇具个性的“先学方案”。“课前先学”的学生是以读者的身份先期介入,不管采用怎样的先学方案,我们认为都应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把底线设定为读通顺,能质疑。教师不宜过早介入,否则将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教师准备好导学案,需提前下发给学生,在导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帮助学生与所需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联系。学生在导学目标的指引下有效地开展自主先学,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教师应该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见和预设,以备在课堂导学中高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任务型语言教学论指出,外语教学呈现新的语言知识时,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把所要教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的意义。这些任务应在学习新知识前准备好。
二、如何“后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应激活学生内在的知识系统,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导”,在导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引导工作:
(1)搭建任务型学习平台。以分小组、结队等形式拓展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在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中,教师应对每组讨论时提出的问题给予适时引导点拨,精讲释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2)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训练。教师通过预设导学任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采取“兵教兵”的学习方式,让小组成员在学习中互助,在合作中提高。(3)根据任务当堂训练。教师以试卷、小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对任务的掌握情况,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积极地与学生开展互动活动。
三、设计任务和“先学后导”巧妙结合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学习经验。任务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设计任务?(1)任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2)任务要真实。(3)任务要能够及时完成。如果设计的任务不可完成,将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主体水平的发挥。(4)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合作讨论意识。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学习者共同努力。(5)注重在任务型导学中的分层教学。
“先学后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学习的作用,体现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拓展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交流提供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积极探究,自主发展,在任务型教学中始终贯穿“先学后导”的教学理念。
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任务型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充实,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和谐课堂,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