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掘 善设境 重思考

2013-04-29 19:26吴红梅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吴红梅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要精彩有效,备课功夫要做实、做细。如果照抄名家教案,敷衍了事,备课内容就会与具体教学实际严重脱节;如果不重视备课,不熟悉文本,凭着经验与感性认识上课,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就很大。没有经过一番精心备课的课堂,教学将如无靶之箭,必将箭箭虚发。因而,只有进行有效备课,才能提高备课的质量,从而保证课堂45分钟教学的有效性。

一堂课完整的准备主要包括:备教材知识结构、教学目标要求,备重难点,备教材的创造性开发利用,备教具,备教学流程动态生成中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情况等。教师备好每一堂课都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一、有效备课应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

1.教师在备课中要对课程内容的研读、开发以及如何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环境等进行思索

这个过程是教师“先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地解读新课标和教材,适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删减和增加教材的一些内容,开发研制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这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参与方式。

教师平时要熟悉教材,把教材看透,要摸清重要知识点和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并加强研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然后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备课的有效性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2.满足学生心理需求,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人,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在学习中得到体现,是备课必须关注的话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保持一颗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心态,“想学生所想,苦学生所苦,思学生所思”,让学生真正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以及情感态度上考虑,这样备出来的课才是符合学生需要的。

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表现在情绪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情绪表现很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不良的情绪很容易使学生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些事情,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也因此受到影響。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一些心理(如情绪)方面的知识,希望能更好地调控情绪、驾驭自己,而且学生也需要适当地宣泄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得到宣泄和升华。

要想把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变成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40分钟,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必须在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下足工夫。

3.功在平时,厚积薄发,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教学而言,“兵”就是各种有效教学资源、信息、教师知识的储备。要让“兵”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就要求教师善于学习,做有心人。新课程理念提倡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为了在课堂上能带给学生“清如许的渠水”,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把及时捕捉、收集、整理与学科知识有关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当作自己的一种嗜好。这样,教师在备课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见缝插针。把备课前的功夫做足了,备课的效率当然也就提高了。

我们身边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很多,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在备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开发录像带、光盘等音像材料。如录制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作为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录制科学家的生平故事等。这些素材的使用能很好地调动课堂的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

多媒体技术使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得以很好的贯彻。教师在构思一节课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衬托教学主题,活跃课堂气氛。这些思路的实现最后还是归功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使现代教学正发生着技术上的革命。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运用和把握,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教学的容量,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使愉快教学的理念能真正渗透到课堂,从而做到使教学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意以下三点:

(1)学会判断选择。社会信息庞杂,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判断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无关的,能够清醒地进行取舍。教师应精选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资源;精选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资源;精选反映当前社会热点的材料,尽量使每一则资料都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教育,使学生在思考与解疑的过程中开阔思路,发展思维。

(2)高效整理加工。整理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浏览”。如整理文本性资料时,我们最好分两个阶段:浅层次浏览和深层次阅读。浅层次浏览,也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粗线条处理。方法是:一篇文章要善于“一目十行”。要学会抓住关键词,摸清文章的脉络。在信息时代,这样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深层次阅读,在这一阶段,我们应摒弃浮躁,沉下心去细看、细究,学会分析,挑出优秀的、有价值的。同时,作为教师要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将自己收集整理的内容分门别类地存放,便于以后使用。经过这些工作,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3)善于咀嚼生成。我们需要在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明确思考。资源只是帮助我们成熟,而不是代替我们成长。所以,对资源要达到真正有效地利用,就必须要有个人的东西。

4.勤于反思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很难进入状态,虚耗了很多时间。这其实跟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有关。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下来,总是或多或少有让人感觉不足的地方。如引入不恰当、过渡不自然、教学节奏把握不准、教学密度不合理、讲解不科学、引导不到位……凡此种种都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备课时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很快进入状态。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闭门造车的结果,将会落得黔驴技穷的下场。我们提倡同伴互助,共同成长。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与相同学科的同行交流、探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通过听课学习和借鉴同行的好经验、好教法,引以为用,同时把它们整合到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中。这样,相信再备课时就可以很快进入快车道,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5.更新观念,积极创新

教师好比一只鸟,要飞得高、看得远,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自己一旦不努力学习,将很快被淘汰。教师要始终把充电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既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好、讲清、讲透,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不仅懂而且信。要学生真正接受教师的教育并化为行动,这不仅靠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还要教师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寻找好教育的载体。

6.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能没有事先预设的方案。但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僵化地执行预设方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置之不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如果能被教师很好地利用,往往会使课堂的交往活动变得深刻。由于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时萌发的想法,因此他们对探讨这些问题的兴趣十分浓厚。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并由此展开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备课的具体环节

1.导入设计要妙趣横生,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动机,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夸美纽斯就曾说过:“总要先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学生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语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要短小精悍。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运用。如热点时政、幽默漫画、学生表演、科学故事、诗句、谚语、俗语、学生身边的实例等导入方法,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辅以信息技术作为媒介,从而能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2.探究过程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求知熱情

(1)巧妙设疑,培养思维,激发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设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师生间还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2)选用生动的故事,让政治道理通俗化。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都深奥抽象。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果把深奥抽象的道理寓于故事当中,不仅能使道理具体化、通俗化,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也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记忆。

(3)选用贴切的比喻,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思想政治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内容抽象性强,形象性不足,而一个生动的比喻,胜过千言万语。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使政治理论形象化。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录像、电视等,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5)把调查、游戏等活动引入课堂。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做一些小调查、心理测、心理游戏等,起到激发兴趣、调节心理的积极作用,把快乐引进课堂。

3.巧设课堂结尾,让学生回味无穷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古人在谈到行文时也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巧妙、有激情的小结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小结时语言精炼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重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在为教的圣坛,作为教者,探究的路永无止境,教书育人,需要永不停止的修行!教育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求索、促思生成、成而创新,才能让思想之花绽放,让创新精神涌流。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