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岚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相对不足,一直以来都是个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事理相融。以理服人是理论教学的最高境界,如果不能用逻辑的力量去征服学生,这样的课堂算不上是成功的课堂。当然,在以理服人的同时还需“动之以情”。
【关键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换要求
高职院校教学新模式的选择需要关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教材体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是教学的关键。如何促进教材体系顺利地向教学体系转化,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变成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鲜活课堂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件十分不易的事,以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转化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索。
一、课程要求与如何转化的问题
(一)简单转化。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简单的将教材体系等同于教学体系。照本宣科,面面俱到,或者只是做教学内容的简单删减,做一些单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教学内容是国家制定的,是不可更改的,而转化就只能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下功夫了。
(二)随意转化。不按照教学体系的课程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漫无边际、肤浅散漫。教师能讲什么讲什么、喜欢讲什么讲什么、甚至是学生喜欢听什么就讲什么。此外,一些教师还过度依赖现代技术,大量使用多媒体罗列社会现象,对问题不进行深入探讨,更不进行理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更没有重点、难点之说。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转化过程中,应注意即不能简单转化,也不能随意转化,要科学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方法还是教师讲授,主要任务还是理论教育。以教材为主轴的教学体系的建设,存在很大的再创造空间。要坚持课程标准与适应学生特点相统一,使教学体系真正成为课程标准与适应学生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相对不足,一直以来都是个问题。在规定的课时内,很难讲完教材的全部内容。那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讲授内容深与浅的问题
(一)深入深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复杂的概念、范畴,从抽象的逻辑推理、再到分析,最后得出晦涩难懂的学术结论。
(二)浅入浅出。即从是事而非的生活常识或一般的经验开始,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论证,泛泛而谈,仅得出常识性的、经验性的或“老生常谈”式的结论。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最可取的方法是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理论接受水平,采取从复杂的概念、范畴和理论观点或有深刻理论寓意的典故着手,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再运用典型案例、比喻等方式,得出深刻的理论结论。
四、教学重点与使用案例的问题
(一)以事代理。即用过多的案例和故事、视频资料堆砌课堂教学,使理论逻辑变得软弱无力、教学重点完全被淹没。这种讲课方式,常常使课堂热闹非凡,但课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二)以理代事。只使用概念、逻辑和逻辑推理,全程使用太多的大话和套话及专业术语,无任何教学案例,内容空洞苍白、手法平铺直叙。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事理相融。即将逻辑与事例结合运用,在把理讲透彻的基础上,以理论事,以事助理,使“事理相融”,相得益彰。
五、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的问题
(一)情浓而理不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情充沛,情真意切,但道理没讲透彻,没有说服力。尽管“情”是感染他人的重要的因素,但如果没有把道理讲清楚,学生只是感觉到了同情,但是会无法认同和去理解。
(二)理丰而情不真。教师上课理论一大套,满嘴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所讲内容并未发自内心,仅把知识的传授当作谋生的手段。似乎所讲真理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已无关、与人无涉。这种讲法由于自身缺乏理论自信,更不消说去征服和打动学生了。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最好做到情理交融。即说理充分又动以真情。以理服人是理论教学的最高境界,如果不能用逻辑的力量去征服学生,这样的课堂算不上是成功的课堂。当然,在以理服人的同时还需“动之以情”。教学应做到,以真诚的关爱了解人,以逻辑和价值的力量征服人,以事实和知识的力量打动人,以创造性和美的力量激励人,以人格的力量陶冶人,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学生讨论与教师观点的问题
(一)讨论“放羊”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会让学生就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拿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时,学生因思想及知识水平的局限性,还有受到网络及社会一些负面东西的影响与误导,有些答案不对甚至是不可取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些教师对此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旗帜鲜明地对错误观点进行理论分析和严肃批评,使得课程的政治方向性受到挑战,课程效果受到影响。可以说,这种讨论是不成功,因为它没有达到讨论应有的目的,老师没有给学生应有的正确引导。这种讨论方式不可取,同时,也是违背了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
(二)讨论集中式。完全以老师的答案为唯一标准,这也是不可取的。老师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也应该包容其它观点和看法的存在。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政治性,它必须体现执政党的性质和国家意志。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灌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好做到教学相长。在师生讨论互动过程中,“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教”是为了“学”,学生的提高是“教”追求的目的、效果和价值的集中的表现;而“学”又可以促进“教”,学生的提高又可促使教师不断的提升,从而带动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只有教学相长,师生才能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总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过程,是一个较为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教材向教案的转化,同时也是教材体系向包括教案在内的教学系统的转化,可以说是由一个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撑的教学要素组成的教学系统,并且,这些教学要素还要求在空间上保持一致性和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以此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培训材料[J].“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课题组,2011(3).
[2]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3]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