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强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必须找出相应的阅读训练方法和途径。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刻把握今天语文课改中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关键词:自主阅读;循序渐进;培養兴趣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训练方法和途径,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小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这样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切合实际的方法,它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就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反复唠叨。这样的教学一般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学生的主观意识,预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提高,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知识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要求和知识水平,我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年级时,只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读懂、读通一段话,能准确地理解断句,有一定的感情,能用自己的话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段连接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间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语文阅读训练的方法很多,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只有深刻把握今天语文课改中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