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让背景资料变“薄”

2013-04-29 16:34蔡淳之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宋庆龄本课恐龙

蔡淳之

在听课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搜集了许多资料,教师也喜欢为学生补充大量背景资料。我觉得课堂教学毕竟以教材为主,资源为辅,背景资料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的,因此,无论是为学生提供背景资料,还是引导学生搜集,都要让它变得“薄”。

一、 教师呈现资料:要减

【案例1】 有位教师在上《黄河的主人》一课时,让学生先简单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学生介绍之后,教师也出示一段资料来介绍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细细一读,你就会发现这些资料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无效的。本课的课题是《黄河的主人》,作者在文中描绘“黄河滚滚”的景象,是用以反衬艄公的镇定自若的。对于黄河,教师应该在学生介绍黄河时,引导他们关注“惊涛骇浪、波浪滔天、一泻千里”这些表现黄河气势的文字。如果还需要给予学生以辅助资料的话,教师可以映示一些黄河汹涌奔腾的图片或视频。至于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了哪些省、流向了哪个海,如此扩展,不但没有让背景资料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浪费了课堂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背景资源变得越来越“厚”,学生越读越迷糊了。

【案例2】 一位教师在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前,先让学生介绍宋庆龄。对于宋庆龄,现在的学生知之甚少,心中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她的伟大形象。因此,要想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理解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象征关系”有些难。这位教师在学生七嘴八舌地介绍了宋庆龄之后,就出示了一幅宋庆龄的图片和一段关于她的资料:“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教者引用的是“百度百科”中对宋庆龄的介绍。这一段资料很长,中间还有许多生字,为了节省时间,避免麻烦,教师就亲自读给学生听。读完后,教师问:“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女性。”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宋庆龄特别伟大。”这样,宋庆龄的伟大形象开始在学生心里树立了。然后,教师还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瞻仰”和“崇敬”这两个词语。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宋庆龄的介绍是随意的,所以,教师重点向学生推荐了一份资料。这段资料很长,但教师的聪明之处在于引导学生把这段资料读“薄”——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你读了这段资料后的感受。这样做既能使学生对宋庆龄的“伟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随机地解决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还能为后面突破难点起到铺垫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评析】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为学生提供的背景资料也应该是有限的。提供背景资料,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些背景资料的有效性,尽量减少无关资料对学习的干扰。其次,现代社会的信息特别多,信息量也特别大,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把资源读“薄”,不要在无关的枝节上纠缠,学会从长长的资料中摘取核心的要素,让这些背景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学生搜集资料:会抄

【案例3】 有位教师在上《恐龙》一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恐龙产生兴趣。

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们介绍一下恐龙,于是,学生拿出资料,开始疙疙瘩瘩地读了起来。难怪,三年级的学生,识字并不多,背景资料中关于恐龙的介绍又有很强的科学性,所以,学生很难读懂自己搜集的那段资料。读的人自己不明白,听的人自然就更不明白了。所以这堂课中,教师想利用学生介绍恐龙以达到“群情踊跃”的学习效果,可惜并没有出现。

上这样的科学说明文,学生要不要搜集背景资料?当然要。不仅需要有课前的背景资料,还要学会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呢。但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如何来搜集资料?我想:学生自己通过上网、读课外书来获取资料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学生搜集来的背景资料,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三年级学生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

【评析】 在引导学生搜集背景资料时,我们宁可用“抄”的办法——通过网络、图书等获取资料,然后再把这些资料重要的部分抄下来。“下载——打印”这一过程只需要动动手指头,点点鼠标,轻而易举却收获甚微。但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需要的背景资料抄下来的话,那对于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为了少抄几个字,学生必然要通读全篇文章,然后才能把最重要的内容抄下来。有了这一过程,学生在搜集和介绍背景资料的时候,不就能做到“薄”了吗?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宋庆龄本课恐龙
宋庆龄,三城记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单(双)脚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教学设计(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