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桥结屋”更清奇

2013-04-29 17:03陈超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宋词唐诗日子

陈超

四年前,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那是一群三年级的学生,整天叽叽喳喳,似乎有无穷的活力要释放,看着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我不禁问自己:你能让他们一直保持这份快乐吗?

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迫于现实的压力,我们往往无奈地牺牲了学生的快乐,来换得那过于沉重的分数。对分数的盲目追求正像前人在诗中所云:“人家争住水东西,不是临溪即背溪”——家家户户为了生活上的那一点便利而争着、嚷着、吵着,在河的东西两岸建房造屋——可是,那该多么地拥挤不堪、了无情趣啊!

能不能寻得另外一条路呢?既然别人都在临溪或是背溪的地方建房造物,我能不能“跨桥结屋”呢?

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告诉同学们读书是快乐的,读书是人的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比马跑得更快,可以比船行得更远,我们可以走进任何一个伟人亦或是平凡人的内心,和他亲切地对话,那是一件多么有趣而神奇的事情啊!在家长会上,我还告诉那些心存疑虑的爸爸妈妈们 :“一个优秀的民族给她的人民应该是两样东西:一是身份证,二是良好的读书习惯。”说完这句话,我又不失时机地说:“我相信各位家长一定都是优秀的家长,你们一定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看到家长们脸上的疑惑渐渐地消失,我的心还真是不禁小小地兴奋了一番。

后来的日子里,我鼓动每一位家长一个月至少带孩子逛一次新华书店,我鼓动学生们每天晚上至少看半个小时课外书,让他们把自己阅读的快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每个星期我给他们上一次阅读课、推荐一本优秀的童书……于是,当我看到学生们把《柳林风声》塞进书包,把《淘气包马小跳》捧在手中,把《窗边的小豆豆》揽在怀里,把《亲爱的小鱼》摊在桌上,我便想:真好!今天同学们的书包会变得轻盈了,梦境会变得甜蜜了,日子也会像童话般灵动起来。

我告诉学生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诗经》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至今读来依然兴味无穷,令人陶醉于诗情画意之中。于是,我便和学生们一起,每天徜徉在诗歌的国度里,每天诵一首唐诗,或是一首宋词小令,或是半阙长调。每当看到同学们在慷慨高歌“怒发冲冠凭栏处”,每当听到同学们缓缓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我的心中便不禁暗暗作笑:同学们,你们真的以为自己懂什么是“人生如梦”,什么是“怒发冲冠”了吗?只或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等到有一天真的“白了少年头”,等到他日“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再来说“人生如梦”吧!不过我知道,同学们是真的爱上了唐诗,爱上了宋词,诗牵着日子的手,每一个日子不也像一首诗了吗?

古人说“人是天地之盗”,看看这群学生们——一个个不知足的“小蛀虫”,在诗歌的殿堂里今天吟一首,明天诵半阙,如今胸中所藏,真是不可小觑了!难怪家长常对我说:“后生可畏啊!”

我还告诉同学们,写作是快乐的。苏东坡就曾说过:“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读书、诵诗之余,我和同学们一起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一起信笔而书,“自得天机自长成”般的想写啥,就写啥!于是乎,几年下来,同学们俨然是一个个小作家了,有的会写诗,居然有的还会填词了,试看这首《如梦令》:“人人酒足饭饱,桌上残羹剩饭,可怜乞讨人,腹中早已空了,休倒、休倒,管我一顿更好!”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是不是也同样发人深思呢?这或许正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斜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也许同学们的习作在成人们看来,还稍显稚嫩,但其情动辞发、布局谋篇,也颇有可观之处,真是“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每次批阅学生的习作,“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欣慰便油然而生!2010年底,我在同学们的习作中筛选了一部分,向几家报刊投稿,居然有几篇被刊登了。稿费寄到学校的那一天,班级里真是掀起了滔天的波澜。后来,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约一半的同学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习作,总数达一百多篇。

今天,回顾这四年摸索着走过的道路,我不由得欣慰地感慨:今朝“拶得一家无去处”,却是“跨桥结屋更清奇!”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小学)

猜你喜欢
宋词唐诗日子
宋词里的中秋月
不停奔跑的日子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唐诗写柳之妙
品读宋词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云上的日子
逝去的日子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