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措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逐步深入。语文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有很重要的影响。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语文素养给予特别大的关注,对于改变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进行解析,为开展语文教学提出有效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语文 新课程标准 基本概念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实质就是开展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语文课程的标准理念成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课程改革后的语文基本理念,包括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语文学习方式等内容。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将语文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综合设置,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应用和探究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有序进行,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和不断优化。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学识和情感价值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一般而言,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识和技艺修养,在后天的磨练中逐步形成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观念,逐步成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语文教学的学习中重视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目标就是促进全体的终身发展。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加强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引导,促进他们每个人的语文素养都有提高。同时,语文素养作为语文学习的整体目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语文学习的识字、写作、阅读以及交际起到重要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促进其长远的发展。在实践生活中应用语文,可以提高语文应用和社会交际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语文教育具有明显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育的特征表现为人文性、生活化、实践性和民族化等四大特点。语文作为一种人文科学,与多种自然科学知识相关联。例如数学、化学和生物等。语文教育,对于人们的精神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重视语文教育的感染性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地阅读好的文学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寻找有价值的文学材料,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结构的建构。对于不同的文学作品,学生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对作品理解的特殊体验。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也是尊重知识的体现。
同时,语文教育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需要普遍应用。因而,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培养,对于语文知识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需要在实践生活中进行强化。阅读是心灵之窗,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扩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程,学生在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可以随时利用无处不在的语文资源,抓住很多的语文学习的机会。汉语的学习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神韵。因而,在语文的学习中,要充分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进行灵活的学习。掌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才能不断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包括知识、智慧、情感和兴趣等注重因素。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的独特体验,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和需求,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建立健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是个自主的过程,每个学生作为一个学习个体,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就较为普遍。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自主进行探究,从而进行及时地答疑。同时,学习是个集体共同的行为,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合作,在学习中分小组探究、实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引申到生活中,也可以加强团队合作力和凝聚力。学习是个不断质疑、不断答疑的过程,对每个问题的探究都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所以,加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可以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国家的意志力和教育方针政策,可以综合反映教师的培训要求和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标准的基本理念,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上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在转变语文教育理念、强调文学教育作用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语文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重点的规划,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建设,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民族精神。
新课标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重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作用。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生活的探究,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对于语文课程的设置,要紧密联系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促进对其他课程的指导。
5.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建设语文“绿色课堂”
语文“绿色课堂”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绿色课堂”要求语文教学中师生主体投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在语文教育中,加强师生的投入,才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生命力”。教育本身具有生命性,在人的成长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可以为人们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教学追求以人文本的人文关怀,具有丰厚的人文意义。语文作为一门基本学科,语文教育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致力于加强对人的教育,提高对生命的整体性和独特性认识。在“绿色课堂”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学习语文的工具,更要学习语文课堂中蕴藏的人文情感和意志,促进个体语文素养的建设。语文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绿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促进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语文“绿色课堂”应当突破学科间的分界,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多看好书,写好文章。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开发。在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要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用活教材,加强学生的知识构建,培养起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6.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加强语文课堂的相关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自己的特色课堂,形成一种教学风格。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习和研究新课标的精神,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新课标的要求,正好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发展的机会。新课标在语文教学方面提出,加强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式以及教师评价的目的的改革,使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而,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积极参与新课程的课程设计,把握教学的总体方向。
长久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的动态设计,坚持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的原则,引导师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促进共同成长。
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应该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双方形成平等、宽容的沟通方式,促进双方的理解和合作。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当高于生活。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可以开展乡土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扩大教学信息的开放性,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综述全文,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不断的完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而且语文教育需要教师抓住人文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将良好的学习方式,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深化,努力建设具有开放性特点的语文教学环境,将语文教学的环境不断优化。同时,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中,既要加强开放性,又要有所省略,使语文课程的设置不会太冗杂,从而促进语文课程设置的不断优化和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耀武.浅析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2]王晓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12)
[3]顾维萍.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高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新解读与体悟[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08(12)
[4]胡广杰.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探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