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霞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目前被广泛的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实践告诉我们: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小组合作时,学生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很少有人主动站起来发表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而有些组由于分工不明确,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整个活动主要由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怎样才能更好的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激发学习动力
叶澜教授说:“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他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然而,如此重要、能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事实上往往是学生厌烦的场所。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滔滔不绝,自己默默无闻。课堂成为教师施展表演才华,学生被动接受的讲堂。汽车需要马达,学生语文学习同样倚重学习动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好学乐学,就得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一是激活各种因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的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因此,教师要尊重课堂,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平时课堂往往是少数学生唱戏,多数学生看戏,看戏的同学并非不会,而是老师对他们关注太少。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的。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弘扬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明确目标任务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的放矢。教师要向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明确任务,让每个学生明白,只有小组的任务完成了,个人才算真正完成任务。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每个组员所负的责任是双重的,既对个人负责任,对小组成员也负有支持鼓励、帮助辅导、合作共进的责任。这样学生会以争取完成小组任务为目的,主动进行合作交流。合作学习还要制定支持有序完成任务的专门化角色。在一个小组中,必须确定一个能有效组织开展活动的人,即小组长。组长一般可以是相对固定的人选。对于小组长,教师应给予相应的任务和培训,教给他们一些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如组织者必须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非常明确,在学习中要顾及每个组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能在组内进行一定的协调。同时,在全班交流时,每个小组要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的意见。中心发言人的角色要求轮流担任,每个组员的机会均等。这样做能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同时也强化了组内的合作意识。
三、选择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好适当的时机。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答,而且答案单一,这种合作学习反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如:①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候让学生进行交流,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②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或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必要。③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④当遇到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有与别人交流探讨的欲望,寻求更多的思维支持。这时让学生进行合作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四、养成合作习惯
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合作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在不少课堂上,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有些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味地举着手说“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地站起来,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由此可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习惯,能使合作学习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作为讨论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自己都要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去,并认真思考大家的发言而不是敷衍了事。其次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进行讨论,求同存异。再次要鼓励全体参与,大胆表达。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孩子敢说、会说,还要鼓励孩子用礼貌用语。
五、科学评价指导
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教师应明确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的整体感觉。其次,对小组的评价要注意不仅是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及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等。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参与小组交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①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②发现火花:交流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并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展示评议。这样能使思维的火花燃点成熊熊的智慧之光。③引导深化: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解法,学生往往满足于解法的数量,而忽略了解法的类型和独特性。这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注意的。这样的深化引导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要真正发挥它的效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不断探讨。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难免会走些弯路,但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多一份理性,多一点反思,新课程改革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