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13-04-29 15:00赵家勇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交流探究

赵家勇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本着以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目的提出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人格,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和探究中学习,建立起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其中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学当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间的合作,是一种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性格,建立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那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笔者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和在我校几年的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与探索,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但并不能将合作学习理解为一种在教师组织管理下的集体自学。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学习是否能成功,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到教学展开与评估等,教师都要全程把握。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在学习活动设计上掌握主动权,而且需要在活动进程中始终控制着学习的方向,使得教学任务最终得以完成。此外,在开展合作学习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或个别小组不认真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当小组讨论偏题时,教师应及时发现予以指正;当小组讨论遇阻时,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为他们开启思路,保证小组讨论能继续进行;当个别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任务。总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我们应正确认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精心备课,情景与问题相得益彰,引导教与学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师的精讲与学生读书相结合,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置疑问题

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通过精讲为学生提供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抛出问题或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独立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如果不给学生提供情景,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自己要干什么,很难进入角色,不可避免地出现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而没有实际效果的情况。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针对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等,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告诉学生学什么,所学的内容的重要性。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多种方式,或通过演示,或实验,或通过优美语言创设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吸引学生关注即将学习的具体内容,引导其开始思考。例如,在讲“大气环境问题”一节中的“酸雨的危害”时,首先播放动画和漫画“雨中垂钓”,从建筑物表面的腐蚀、河水的污染,以及对水生生物、农业生产、旅游景观的影响引出酸雨的概念。又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划分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1.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学习小组是地理合作学习必要的组织形式,是地理合作学习展开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地理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人员一般为4-6人,要进行角色分工,以明确各自的责任。小组组建时,要进行混合编组,要考虑男女学生的比例、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性格和心理特点、家庭背景、居住的区位分布等因素。2.落实好地理合作学习的活动环节。一个基本的地理合作学习流程可归纳为:①制定地理合作学习的目标。即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呈现过程;②教师启发引导,教授学习方法。即教师对学习进行指导的过程;③开始学习,体验探究和实践。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性环节;④交流成果,互相学习。即小组间交流的过程;⑤组间竞争,反馈提高。即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各小组在新信息的反馈、刺激下,对自己前段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更加深人的思考,从而产生修正自己原来的部分结论的愿望。⑥达标测评,完成任务。即检验各小组是否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总结评价过程。

四、积极评价,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如表现自我的需要、学习成果被尊重的需要、体验成功的需要等等。所以在学生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时,我总是耐心倾听,积极评价。学习成果适合展出的,就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或张贴在墙上,让同学们互相评价,评点优劣;学习成果适合课堂交流的,就规定每个小组都要推荐一名同学参加课堂交流。交流成果获得课堂肯定的,整个小组都能获得相应的课堂表现考核成绩,并计入个人课堂交流记录表上(由课代表负责当堂记录)。所以在小组交流时,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往往成为课堂的主流和亮点,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教学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学生获得了人生体验,激发了活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还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猜你喜欢
教师应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