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

2013-04-29 10:03戴红秀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戴红秀

[摘 要]:近几年各个高校迎来了“90”后学生,这些“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了高校的主要群体,进入高校以后,没有像社会所担心的那样难以管理,他们为校园增添了属于他们的特点和活力,然而,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他们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思想心理特征呈现许多不同之处,如何结合他们的成长背景,针对“90 后”独有的心理思想特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拟对90 后大学生心理思想特征,以及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这几年以来“90 后”已经逐步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于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快、社会结构转型最为剧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逐渐解放、价值观也转变为多元化的时期,其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主要表现为他们追求平等,勇于参与竞争,独立意识强,与此同时,对网络的依赖、就业的困难、生存的压力又使得他们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他们独特的思想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充分了解和研究“ 90 后 ”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90 后” 大学生思想特点

“ 90 后” 大学生生活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重大变革的复杂社会背景中,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对处于成长期的“ 90 后” 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思想特点。

1.具有强烈的平等参与意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信息获取量的增多,“ 90 后” 大学生大多见多识广;由于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多,他们思维活跃,有十分强烈的平等参与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由于在家时基本上和父母平等相处,所以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亦要求师长平等待人和以平等身份参与学校或班级管理。可以说平等参与意识已经渗入“ 90 后” 的心灵深处。

2.善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但内心有时较空虚

互联网的兴起和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给大学生获取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时代是“ 90 后” 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在信息爆炸网络互联的时代成长起来的 90 后 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面更广、思想更为早熟,然而,正是互联网带来的这种便利,使得“ 90后” 大学生在获取知识信息方面出现 浅阅读 文化现象,他们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而且,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容易使学生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逃避现实,从而丧失目标、迷失方向。

3.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弱

“ 90 后” 大学生在中国社会巨大变革中成长,高考的扩招、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等,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只有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己,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大学校园内,各方面他们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意识,而较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吃苦耐劳精神欠缺,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选择躲避,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稍有不如意,即心灰意冷,甚至悲观厌世。甚至遇到小事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

4.独立意识强,但缺乏独立自理能力

“90 后”大学生多数出生于“四二一” 家庭,毫无疑问他们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这让他们习惯性地在家庭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进行自我判断和抉择,长此以往,培养了他们性格中独立的一面,他们渴望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命运,他们的成人意识、自由感和独立感都很强。但同时,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他们过着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生活,致使他们在生活、心理上对家长长期形成的依赖感难以彻底摆脱,往往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自自理能力差。

5.个性张扬,有创新精神

“90 后”出生和生活环境相对于前几代,家庭环境普遍民主,也没有经历过政治和历史动荡,使得这一代子女个性张扬而又善于表现自我,他们不轻易趋同,渴望有成就感。

6.有强烈的自我权益意识和国家意识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90”后大学生对自身权益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比起“70 后”、“80 后”,他们更懂法、更懂得维护自身权益、追求民主;对于一切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活动“,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表评论,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和事件面前,他们表现出了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7.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

由于“90 后”大学生在成长中处于家庭的关爱和包容中,习惯了被爱和被关怀,加之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很多时候过于关注自我而忽略了他人感受,对于网络的过分依赖,通过MSN、QQ聊天,网络游戏等人际关系网络化虚拟化,也造成他们相对缺乏现实生活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已经摆上了议程。一些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应探索出与过往有所差别的方法。一是自发地进行对社会背景的分析,明白90后现象产生的根源;二是开始懂得辩证地看待90后在思想特征上的双重性;三是发扬教育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尝试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四是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教育好90后的探讨。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对90后大学生抱有一些错误观念。受网络、社会舆论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者在接触90后之前,就把从网络上了解的“90后思想”对其“贴标签”、并进行放大,从而造成“戴有色眼镜看人”,造成错误判断。

2、教育方式陈旧,难以为90后接受。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掌握多样的新的教育方法,依旧采取单一面谈的方式,进行枯燥的说教,严厉的批评。这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给90后大学生造成心理障碍,给今后交流带来困难。

3、缺乏与90后的必要沟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在沟通中传道授业、启人心智的过程。大学教育教室不固定、师生不定期见面的特点使沟通机会减少,但这不应该成为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沟通的理由。面对90后这样的新新群体,尤其需要沟通。

4、对教育好90后信心不足。对90后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心里没底”的情况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因此失去对90后教育的信心,畏首畏尾,甚至纵容而不敢教育,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三、针对“ 90 后”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否则将有可能遭到对象盲目的排斥,甚至反感。这种结果虽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造成的错误,但客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续开展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颇为不利。

1.教育内容应有针对性

“90 后”大学生强调个性,不喜欢受他人约束,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通过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生硬死板而变得容易接受。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及思想特征进行教育。一方面,不同的心理及性格特点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针对其具体的特点,打开大学生的心扉,获得交流对话的机会,而不被90后大学生盲目地拒绝。另一方面,只有抓住具体的思想特征,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计划进行。

2.教育方式应有多样性

教育的内容从数量上看是一,而教育的对象从数量看是多,正如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浪所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法,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进行创新,否则将失去阵地。”只有以多样的形式方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与亲和力。例如,对于思想偏激的90后大学生,一般情况下尽量减少与其正面交锋,而应通过具体的实例侧面影响,通过文字等委婉方式的交流与沟通,确保在其思想冷静、能接受教育的状态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对于追求个性的90后大学生,可鼓励其将追求个性与普遍性学习联系起来,在思想领域中不断创新;对于敢于质疑的90后大学生,既要肯定其批判精神,又要帮助对其质疑内容进行分析,使其明白自己的质疑内容是否合理;对于渴望上进的90后大学生,应当多创造机会给其发展的舞台,除了对不同人群的教育方式应多种多样,教育的载体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如手机短信,BBS、E- mail、博客、飞信、QQ私聊与QQ群讨论,论坛,书信,个别谈心与大班学习相结合等等。这些多样性的教育方式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多种现代信息技术与沟通方式,力争在包括学校、网络在内的多个教育阵地处于优势。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90 后” 大学生充满个性和自主意识,更需要得到尊重和个人发展空间。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倡导个性化和人性化,师生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注意尊重和鼓励对方,学生和老师亦师亦友,坦诚相待,努力建立欣赏性的师生关系,通过和谐的师生相处和老师的人格魅力,来鼓励学生不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遇到问题时学会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激励,进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做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胡锦涛同志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 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人的思想问题和变化常常与所处的环境和生活际遇有关,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结合到一起,走到学生中去,体察学生的难言之隐,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的寓意

总之,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90 后”终将有一天要成为中国的主人翁,面对这样一个个性多样的群体,只有结合社会时代特点,准确把握“90 后”学生的心理特性,有方向地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李玲.“90 后”大学生与高校德育途径[J].新学术2008,(2).

[3]王极盛.青年期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357.

[5]罗海英.浅谈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 .法制与社会,2010(3) .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