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明
“冰鲜肉”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鲜活的禽肉,口感好,营养丰富,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为了防控禽流感,不少地区采取了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禁止活禽交易,甚至对活禽进行捕杀。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少人也因此对“吃肉”忧心忡忡,不能吃,不敢吃,该如何是好?
有研究表明,在许多国家,并没有食用活禽的习惯,例如美欧等国,基本以冷冻肉制品为主,活鸡活鸭是看不到的,现杀现卖更是没有。事实上,冰鲜的鸡鸭肉,营养并不逊色,其口感也比现杀要好。国人对于活禽消费的偏好,并无科学依据,且加大了禽流感传播的风险。
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表示:“冰鲜肉,在0-4摄氏度的时候,其口感比现杀要好……”
此后,不少人开始讨论起“冰鲜肉”来。如此说来,即便禽流感横行,活禽肉受限,“冰鲜肉”也不失为一种安全的选择。
冰鲜肉,又称冷鲜肉、冷却肉、排酸肉(冷却排酸肉)。是指严格执行兽医检疫制度,对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肉中心为测量点)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生鲜肉。因为在加工前经过了预冷排酸,使肉完成了“成熟”的过程,所以冰鲜肉看起来比较湿润,摸起来柔软有弹性,加工起来易入味,口感滑腻鲜嫩,冰鲜肉在-2-5℃温度下可保存七天。
现杀未必更有营养
还有市民担心,冰鲜和冷冻的禽肉在营养上比不过现杀的活禽。
那么,现杀、冰鲜、冷冻,三种不同方式下,禽肉的营养价值是否有明显差异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学教授蔡美琴介绍,从营养学角度来讲,鸡、鸭等禽类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矿物质,活禽和冻禽并无明显区别。同时,任何动物在宰杀后都有一个排酸过程,不宜立刻食用,低温冰鲜保存反而能抑制细菌生长,延缓肉质的腐败和变质。
“相比而言,农贸市场里的活禽摊点,宰杀环境普遍脏乱,对食材安全造成的影响更大。”蔡美琴认为,现场宰杀本身就是落后的表现,活禽交易早晚会被取缔,“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都看不到活禽宰杀,推行的是在工业化流水线集体宰杀后,通过冷链运输至超市、市场等,所以,停止活禽交易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
蔡美琴说:“影响口感的主要因素是一些风味物质,用以呈色、呈香和呈味,这些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小分子,因此动物死亡时间越短,损耗越少,口感越好。”
对于“冷冻严重破坏口感”的判断,蔡美琴认为,不恰当的解冻方式确实会影响口感,但正确解冻可降低损失。“一些人把冻禽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后,直接浸泡在水里,有时会出现血水,就说明肉里的蛋白质溶解出来,这样做不仅影响口感而且损害营养。另外,用微波炉解冻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过度加热也会破坏肉类组织。”
蔡美琴建议,正确的解冻方式是将冻禽提前从冰箱冷冻室放至冷藏室。此外,市民采购回禽肉后,最好根据每餐所需用量先切分,再分成小包装冷冻,以避免反复冷冻和解冻造成的营养流失和口感破坏。
冷链可为禽类保鲜
国人一直坚信“纯天然”最好。吃肉亦如此,越鲜活越健康安全。冰鲜肉?怎么着也“处理”过,若不是禽流感,估计很多人仍然不会选择这种冰鲜肉了。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表示:在活禽的长途贩运过程中,太过密集的运输环境不利于畜禽的健康。车往往会变成疾病的严重传染源,可能,肉还未到餐桌上,就已经被严重污染了。此外,活禽现场宰杀环境没有保障,但是冰鲜肉一般都是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宰杀,并在24小时内进行冷却处理,这种方式能隔断许多感染的途径,更安全卫生有保障。
为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如果真的要永久性禁止活禽的市场交易,相关政府部门就需要下决心改变活禽现行的流通方式,建立禽类产品冷链化流通的方式,即建立活禽的定点养殖、定点屠宰和完整冷链条件下的储存、运输、配送、销售。从国内外实行禽类产品冷链化流通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冷链条件下冰鲜的禽类产品的品质得到了提高,口味和鲜度完全能够满足挑剔的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所谓冷链,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系统,从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
“举个例子,上海市场上的猪肉,基本上都是冰鲜的了。” 上海商学院教授、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介绍,“在上海220多家大卖场、4000多家超市、6000多家便利店,甚至800多家菜市场都有齐全的冷链设备。”
2012年10月,顾国建曾撰文指出:有条件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要下决心取消菜场中的活禽销售。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活禽产品是不进入零售环节的,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鸡、鸭、鹅,都是经过政府认定的屠宰场宰杀后以冰鲜品的形式出售,这样有助于控制禽流感等流行疾病。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传统的习惯势力。中华民族似乎是最讲究鲜度的“舌尖上的民族”,活禽类产品流行就是例证。为了讲究所谓鲜度,禽类一定要吃活杀的,而且活禽的交易更为禽流感的流行制造了温床。
朱毅称,冰鲜肉克服了热鲜肉、冷冻肉在品质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始终处于低温控制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避免了在食用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国人若能转变吃活禽的习惯,改吃冰鲜肉,或更健康又利于防病,还能保留鲜肉原有的风味。
买冷鲜肉最好去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由于没有低温的条件,其质量难以保证。买回家的冷鲜肉仍需冷藏,最好能在两天内吃完。消费者在选购冷鲜肉时要做到“摸、看、嗅”三个字:不粘手者为好肉,若感觉表面油腻,则说明肉不新鲜;鲜肉红色均匀且有光泽,肉色稍暗的为劣质肉;新鲜的肉无腥臭味,有氨气味或酸味则说明肉已变质。
此外,朱毅特别提醒,消费者应逐渐养成更加科学安全的饮食习惯,尽量购买正规禽类屠宰加工企业生产的冰鲜产品,接触禽类或禽类产品后立即洗手,不吃病死的家禽。在烹饪过程中一定要将肉煮熟煮透。在禽流感的“风口浪尖”,大家还是别太“肆无忌惮”地吃肉为好。即便要吃,有些习惯得改,譬如不要吃生的,要煮熟透了再吃:一是要煮熟煮透。尤其是生的、带血的、带红色的肉,建议不要食用;二是生熟要分开。不仅指生熟食物要分开,也包括处理生熟食物的抹布、器皿等要分开,最好能有明显标记区别,冰箱里也要熟上生下。三是控制食肉量,不要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