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晶岩
[摘 要]:近几年陕北干旱地区荒山造林工程得到了国家的大力关注,资金投入一直在增加,但实际造林效果却并不理想,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以前造林活九成,三年之后造林活五成,年年造林不增反减。国家资金一直在投入,林也确实一直在造,但成果却不甚理想,这样劳民伤财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造林工作总结经验后发现,造林失败不是因为技术不高,而是战略出现了漏洞。
[关键词]:陕北干旱地区 荒山造林 战略反思
陕北干旱地区荒山造林从设计、整地、种植、验收、养育再到建档这一系列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差不得,稍有差池,造林工程就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这些环节都已经处理好了,造林效果还不理想,那就需要我们寻找其他原因了,不能重走老路,投资失败再投资再失败,使得造林工程恶性循环。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陕北干旱地区荒山造林的战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陕北干旱地区荒山造林的问题
1、激烈的林牧矛盾。造林完成了,养护、验收还没来得及,就发现苗木损伤惨重,一开始都以为是技术上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苗木本身抗旱抗灾能力不强,并且也确实找到了一些栽植问题,但后来却发现苗木损伤情况越来越严重,即使已经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加以保护了,但情况还是在持续发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苗木死伤惨重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技术问题,罪魁祸首是农民的牛羊骡驴。野外放养牛羊骡驴在造林工程实施之初国家就已经明确禁止了,但是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在白天林业职工上山禁牧的时候不会出来放牧,但一到晚上林业职工收工的时候他们就出来放牧,或者在林业职工检查严的时候稍有收敛,过一段时间就又开始放牧,使得林业看护职工人员防不慎防。找到相关负责人也百劝不听,甚至有些农民态度相当坚决,有一位农民家里有一百多只羊,认为如果将羊都圈养在家,全家人一起出去砍草也供养不过来,况且砍下来的草羊还不一定都吃,照这样下去,羊是越养越瘦,家里人的生计也没着落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林业看护职员也无可奈何。林牧矛盾在陕北山区特别严重。
2、气候和土壤原因。当年造林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气候一样也不是很好,但当年的造林成活率能达到约90%左右,现在的栽植技术相对要比当时更为成熟,可造林成活率却在年年下降,投入的资金、技术跟实际的造林成效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土壤经过多年的栽植后营养迅速下降,开始变得贫瘠。过去苗木如果在水肥充足的苗圃地上生长三年左右,植株内部就能积攒大量的水分和营养,在进行栽植之前采取生根粉蘸浆技术就能存活好几年。但经过时间的消耗,陕北荒山贫瘠干旱的土壤条件已经无法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了,即使使用再多的技术,植株存活率仍然不容乐观。
3、野生动物的危害。在陕北干旱地区野兔和中华鼢鼠是林木的第一杀手,危害相当大。有时候头天栽植的苗木第二天就发现皮部被损伤或者苗木被咬伤,这样的情况屡次发生,防不慎防。阔叶树种的皮是野兔冬天食物的主要来源,植株的皮被损伤后很难在冬天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中华鼢鼠的危害更大,专拣油松苗子,第一天栽植的油松苗子,第二天就发现已经被拉掉了一行。中华鼢鼠有的时候甚至能将长到两米多高的油松苗子的较为粗大的根系咬成圆头,致使油松死亡。这些野生动物对陕北林木的危害之大,不得不引起林业人员的重视,它们对林木的存活构成了直接性的威胁。
二、陕北干旱地区荒山造林的战略反思
针对造林过程中遇到的野生动物的危害、林牧矛盾和贫瘠的土壤等问题,必须找到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土壤,虽然现代技术发展迅速,用于造林整地的措施也很多,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再好的整地措施都比不上让土地自身具备营养价值。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荒山造林要顺应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一味追求速度只会出现低成活率现象。连管仲都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就连古时候土地相对较为肥沃的种植条件都需要十年才能够栽植收获树木,更何况是在陕北干旱地区呢。陕北干旱地区多数是高山、陡山,水土流失情况严重,蓄水保土能力差,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在这样的地段造林求急肯定是不科学的。因此,笔者认为要将造林规划时间适当进行调整、推迟。要谨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也吃不成胖子。植株的生长规律莫若此:首先生起杂草,其次灌木从草丛中生起,最后从灌木中生起乔木。在整个过程中,从杂草到灌木再到乔木,需要一定的时间,是土地积攒营养的一个过程,这是植株的自然生长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力而进行转移的,如果违背这一自然生长规律硬要在荒山营造乔木林,一步登天,那只能事倍功半了。因此在荒山造林中立地条件较为差的情况下更需要一定的时间,并需要遵循自然生长规律,笔者认为先在荒山造以豆科植物为主的灌木林,如柠条和紫穗槐等。这是因为这些豆科植物拥有庞大的根系,在干旱的地方容易栽植也容易成活,它们的根部生长有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能够将土壤中的水分蓄起来,进而肥沃土壤,也可以辅以其它生长、适应能力较强的灌木林。等到乔木林所需要的营养、水分都充足了,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种植大批以油松、华山松、白皮松、刺柏、侧柏、樟子松、落叶松等为主的优良的乔木树种了。通过柠条和紫穗槐等豆科植物对土壤的改良,再在这样茂密的灌木丛中栽植乔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家畜和一些有害野生动物的侵袭,缓解林牧矛盾。当然,在造林过程中,为了以防万一,也要注意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加以保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结语:
陕北干旱地区荒山造林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战略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适当调整造林战略,顺应植物的历史生长规律,延长造林时间,结合陕北地区较差的立地条件等综合因素,以解决贫瘠的土壤为主要措施,同时综合考虑激烈的林牧矛盾、有害野生动物的危害对造林的影响,首先培植一些具有肥沃土壤作用且易栽易活的豆科植物,然后再在这些茂密的灌木丛中栽植乔木林,同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有效避免家畜和中华鼢鼠等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关腊燕.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04)
[2] 孟庆超.对荒山造林技术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2(08)
[3] 张玉菊,白玉香.荒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