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古筝启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04-29 00:12肖艳华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古筝乐曲儿童

肖艳华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古筝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助推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家长很重视小孩的古筝特长学习,这必然给古筝教师带来很多压力和动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儿童古筝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1.以琴激趣,引发兴趣

在初步教学中,孩子对古筝充满了极强的好奇心,但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心,这时如果教师采取强压、批评,其教学效果就适得其反。儿童的心理及生理正处在发展阶段,有时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意志不够坚定,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彻底,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应抓住儿童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即以音乐基础教育为主体,以兴趣培养为依托进行古筝教学活动。事实证明,当孩子对古筝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就会表现出来,这时孩子对学习内容就会有一种自发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热情。正是这种“热情”鼓舞着孩子主动且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古筝是一种负担。所以,兴趣和热情是儿童学琴前进的动力,兴趣和热情是相辅相成的。

如:融乐曲和技巧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孩子第一个技法的时侯,就应该避免追求机械的手指运动,我们可以用美的旋律,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古筝的热情。初学琴时,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他们都迫切的想在琴上弹出小曲来。这时老师就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结合练习曲,教会学生演奏几首优美动听的小乐曲,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一开始只顾教会孩子那些技法,就会使他们感到十分乏味,产生厌恶情绪,易导致孩子学琴半途而废。因此,在古筝教学的启蒙阶段,应选用一些技巧性融于旋律优美、形象鲜明、格调清晰、短小精悍的乐曲教材,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和热情。

又如:表演和演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儿童古筝启蒙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除了用不同的方法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孩子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举行一些汇报演出,让孩子在练习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在演出中享受学古筝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认真地学习古筝,为以后演奏出美妙动听的古筝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随着儿童对古筝的兴趣和热情的高涨,我们启蒙教学目的,“为他们步入音乐殿堂打开一条通道”也随之达到。 “教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只有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生动化,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形象化,把枯涩的概念优美化,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教育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再如:欣赏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儿童古筝启蒙教学中,孩子的古筝技巧还不是很纯熟,乐感也不是很好,这个时候,老师可以为孩子适当的演奏一些孩子爱听的乐曲,或放一些古筝演奏家的视频,激发他们更大的兴趣。欣赏环节可以设在课头或课尾,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注重基础,循序渐进

我们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古筝?业余爱好、消磨时间、从事音乐工作、考级、其他?学习古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在现在的古筝学习中,许多家长都觉得不考级就没有学的必要,家长的攀比心理十分严重。本人在部分学生中做过一个粗略的学习意愿调查,结果是百分之七十的回答都为了考级。考级结果固然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双向评定,但是,如果片面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不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对孩子提出过高过难的要求,那么结果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使孩子对古筝这门乐器感到厌恶。因此,在初始阶段,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人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过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让孩子扎扎实实地掌握古筝演奏技巧。很多父母都要求孩子在初中之前把十级考完,这是强人所难。孩子们白天要学文化,晚上有文化作业,很难有富余的时间练琴。家长的这种要求完全是不合规律的,也在逼老师们进行速成教育,这样学古筝就不再是他们的一种乐趣,而变成一种负担。因此古筝学习还得注重基础,循序渐进。为了打好扎实的古筝基础,就需加强对学生乐理、视唱、音准的训练,让学生对古筝的旋律、风格,有进一步的了解。由于乐理、视唱、音准训练非常枯燥,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学琴初期找音训练,低音区两个点的音符比喻为“脚穿两只鞋子”;高音区一个点的音符比喻为“头顶一只帽子”;高音区两个点的音符比喻为“头顶两只帽子”。 中音区没有点的音符比喻为“不戴帽子”;这样形象的比喻有利于小朋友们记住这些音区和音符。再如在进行连勾、连托练习时,让学生“开火车”练习,依次完成“接龙”音阶。节奏训练是初期学习的重点,也是深度学习的基础。由于少儿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往往与教学要求不同步,所以可以把一些节奏型根据形象化的特点作分类练习,更加逼真地反映生活里的事物所发出的声音。例如,模仿母鸡叫“咯咯嗒”; 模仿走路“一二、一二”或者“左右、左右”;模仿机关枪的声音“嗒嗒嗒嗒”等。通过这些形象的模仿,让原本复杂难学的节奏变动简单易懂了。

3.贴近心理,因材施教

现在的古筝课大部分是一周一课,孩子们有一个星期的练琴时间,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天资聪明,课上就消化了百分之八十的内容,这样的孩子就可以在情感表现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有的孩子课后作业都难以完成,可以延长练习时间,并针对乐曲中的难点附加辅助性的专项练习曲,以求帮助顺利完成作业。总之,尽可能地让学生能轻松接受新课,并能顺利完成还课任务。这样,孩子学习的兴趣就会持续浓厚,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我们针对的是儿童,语速一定要放慢,给小朋友思考的时间;语言简练,重在给小朋友们示范正确的动作,发挥小朋友的模仿潜能。

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性格也千差万别,有的小朋友聪明又乖巧能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不分心,这是最好教的孩子,而有的孩子过于内向,不懂不吭声,结果往往很多都没学会。针对内向的孩子,老师一定要多加关注,随时给他鼓励和肯定的眼神,这样他才能感觉到老师是喜欢他的,他们也就有了自信,有了学古筝的兴趣。也有的孩子过于外向,课堂纪律意识欠缺,老师可以用激将法试着改变他,比如选他当班长或者随时发现他的优点在同学面前表扬他。总之孩子的古筝教学是要贴近孩子心理,因材施教的。

4.生动引导,真诚鼓励

在儿童古筝教学中,需要老师进行生动引导,孩子们才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我们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古筝教学中,我认为不但需要学生认真听讲,还要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广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维持好纪律,也要保持师生互动的宽松氛围,对于孩子,要更多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本人在工作中曾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孩子刚来学习古筝时非常有兴趣,每次的作业都完成地很好,但后来随着知识不断深化,就逐渐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了,于是她的老师就给予了她很严厉的批评。以后孩子每次上课都变得自卑,胆怯,缩手缩脚地几乎整节课都思想抛锚,孩子的抵触情绪越来越明显,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后来,学校給她调班,另一个老师温和细心,从不随便去批评孩子,而是在课堂上随时保持微笑面对每个孩子,对于刚调进去的胆小的她,这位老师则是采用无中生有表扬法重新树立起她的自信心和兴趣,如我们的小朋友进步好大,纪律真好,真乖,真漂亮等等。老师们要善于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找机会去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还能弹得更好,表现得更好。让学生能正确地欣赏自我,自信心也随之加强。

老师和学生要多多沟通,不但要在课堂上沟通,课间也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近期孩子在家里练琴的情况,弄清楚他们碰到的困难,一点一滴的对孩子付出,孩子就会觉得老师很亲切,就会认为老师是他们的大朋友,这样就有利于他们快乐学习,放松学习,教学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要在学校里表演,或者要在家长单位里表演,经常有学生家长临时邀请教师去登门辅导乐曲,诸如此类的事充分说明了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家长也强烈的表现欲望。其实,这是好事,于是教师就会乐意前往,进行精心辅导,让学生能比较圆满地在舞台上展演。通过演出,琴童们能增强自信,展示风采,更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总之,少儿古筝的教学包含“教”与“学”的双重内容,不仅仅是教者一个人能完成的,还得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通过和孩子之间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摸索出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5.循偱善诱,培养乐感

儿童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而古筝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种时间的艺术。但是,每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有快乐的,有悲伤的,也有悲喜交加的,我们古筝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时,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量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弹乐曲《秦桑曲》时,乐曲的本意是描写妙龄女子思念远方夫君的激切心情。但儿童没有乐曲本意的体验,怎么办?教师就这样设问:你有没有亲人在远方?你思念他吗?你怎样思念他?这种“引导”就成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学生充发分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表述自己所理解的乐曲的意境和情绪。这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教师在古筝教学中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学生在学业上才会有所建树。如在学习古曲《雪山春晓》时,教师是这样描述乐曲意境的:春天到了,雪在慢慢地融化,万物开始复苏,为了表达西藏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们在雪山上载歌载舞,期盼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然后教师整体示范一次雪山春晓给小朋友听,让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象老师刚刚描绘的那副雪山画面,听完之后再分段进行讲解,如引子,慢板,流水段,快板一一进行学习。如此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6.精益求精,注重细节

古筝课的学习一般是一周上一两次课,上完课就走,教室里弄得很乱、很脏、没有人主动收拾。一个整洁的环境也是有教育作用的,整洁的课堂环境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创造,这对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和能力很重要。因此,每次上完课后,就把要做的事明确地告诉学生,比如整理筝、扫地、抹窗台等一些她们力所能及的事。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出榜样;打扫完后,要总结打扫的情况,肯定孩子们的成绩,指出以后还需要注意的地方。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动手习惯。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也开始帮助扫地整理房间了。所以学习古筝是可以让孩子全面发展的。

艺无止境,法无定则。各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特定时期有所突出。我认为,古筝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古筝艺术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不断弘扬中华名族的国粹,让古筝文化在艺术之林源远流长。

地址:湖南省益阳市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音乐系,肖燕华收,18711704039,342400

猜你喜欢
古筝乐曲儿童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始乱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留守儿童
我的古筝之旅
六一儿童
悲伤的乐曲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