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伟
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鲜活个体,他们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各方面的情况又是各异的,要想更好地驾驭他们,只有通过平时的接触和细心观察,并抓住他们的需求,尤其是心理需要,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驱使人类的是若干个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观点,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前四种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如不满足,就会生病或衰弱;同时他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当下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才能成为其驱使行为的动力。虽然他在某些观点从根本上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在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需要的主次关系的可能性,但他的理论对于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还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借助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洞悉学生的心理需求状况、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培养健康心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下面以晓雨同学的成长过程为例,谈一下怎样以需求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健康成长。
晓雨是我所教班的一名女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她的情绪不稳定:有时爱说爱笑,有时沉默寡言、有时热情大方、有时冷漠自私、上课总是迟到、听课不认真、学习成绩平平,但从课堂反应和精神面貌来看,她是一个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孩子。但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见到这种情况之后,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以培养晓雨的健康心理,促进健康成长。
一、倾听诉说 探寻问题根源
我通过侧面打听到晓雨的家庭成员除了她之外还有父亲、继母和弟弟。而且她与继母不和。从她自身来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了从根本上了解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有意地接近她,在一次交谈中,当我问及她的家庭情况时,起初她支支吾吾不肯说,我就把话题一转,问及她的学习、生活、爱好。随着谈话的深入,当我问她为什么迟到时,她那被抑郁已久的思绪就像打开阀门的洪水一样宣泄出来。原来,她的继母在一家美发店打工,父亲为人开车,家庭经济不太富裕。因为一点小事,她与继母本就不和谐的关系更加恶化了,二人都不能理解和宽容对方。由于经济的原因,父母声称如果她考不上一所好高中,就让她去上班挣钱。谈到动情之处从她的眼睛之中露出一种无奈和苦涩。在谈话过程中,我一直认真地听,并表示同情之心。通过这次的交谈,晓雨感觉到有人在关心她,有了倾诉的地方,同时也使我能准确找出问题的关键,以便对症下药。
二、剖析原因 寻找病结
了解了晓雨的情况之后,我经过分析后认为她存在心理问题,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1、安全和相属关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她与父母的矛盾一触即发,另外继母与祖母的矛盾也因她而起,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和谐,让她心理时刻惴惴不安,害怕摩擦和侵害的发生。同时,家庭成员关系的冷漠,也增加了她的孤独感,让这个本性开朗的孩子没有倾诉对象,她与继母的爱彼此封闭着。在这样一个缺乏爱的家庭里,难免养成她的双重性格,从而影响她的健康发展。
2、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矛盾重重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理解和尊重,而晓雨有着过强的自尊心、心理十分敏感,由此在那样的氛围里,她把自己层层的包围起来,随时准备与继母的冲突。这样就促使她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当然她不会主动去尊重别人,而且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3、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此前的基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影响和制约了她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同时家庭状况和父母的要求过于苛刻,就更加限制了晓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赋,并在某些方面有成就。
三、矫正心理 促进健康成长
综合以上原因,为了使晓雨能克服家庭因素带来的不利因素,满足心理需求,矫正心理偏差,进而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研究和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给予关爱 满足心理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晓雨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之中。无论她的生活还是学习,我都会像慈母一样地去关心,并让她感到我在关心她。在其他任何方面,只要她有困難,我都会放下自己的事及时地去帮助她,与她共同度过难关。同时,关注着她情绪的变化,发现有波动,就和她语重深长地谈心,了解情绪波动的原因,帮助她解决在家庭、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自己对晓雨百般呵护的同时,我找来几位和晓雨关系不错的学生,让他们也增加和晓雨的来往,关心和帮助晓雨的学习和生活,让晓雨感到集体的温暖,体验爱的感觉。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晓雨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回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2、树立榜样 激发信心
为了让晓雨自己很好地处理家庭问题,我选择了几位晓雨熟知且和她家境相似的学生做她的榜样。这些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主动,赢取家人的认可和爱护,以自己的努力来营造和睦的家庭。这些学生的事迹给晓雨深深上了一课,使她有了与家人和睦相处的决心和勇气,也使晓雨树立起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
3、联系家长 寻求共同教育
当学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之后,我担心家庭环境会冲淡教育的效果,甚至会葬送我们的努力。只有在家庭的配合之下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这种想法,我曾几次瞒着晓雨找到她的父母,从晓雨的过去谈到现在,从现状谈到将来。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晓雨的父亲很快就与我达成了共识,愿意共同承担起教育晓雨的重任。就连她的继母也被我的行动感动了,主动要和晓雨和睦相处,并给晓雨“母爱”,共同教育晓雨。见到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我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也仿佛见到了晓雨快乐的身影。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晓雨摆脱了心理障碍,与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学习成绩也不断地提高,并在今年春天被评为“三好生”。晓雨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老师能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为指导,从满足心理需要入手,培养健康心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