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5日,激烈的马来西亚大选结束了,这次选举的投票率创下了历史纪录。在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一党统治之后,马来西亚人民开始憧憬改变,但尚未实现突破。
在竞选中,执政的国民阵线强调的是稳定、连续性和经济增长,反对派人民联盟则敦促终结腐败,用制度保障少数团体的权利,应对生活成本等问题。在这场势均力敌到难以判断的竞争中,总理纳吉布维持了自己的权力,击败了不屈不挠的人民联盟领导人安瓦尔。
旧制度与改革
这次选举反映了马来西亚面临的重大抉择。纳吉布政府在旧秩序的某些方面做出了战略让步,但安瓦尔主张彻底地清理旧秩序。马来西亚正在努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他们已经无法凭借着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在国际舞台上竞争,但其技能和制度又尚未先进到足以使他们与更发达的国家展开竞争。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很难想象马来西亚如何能够逃脱这一困境。
改革的争论与如何对待旧秩序的遗产有关:40多年前成形的“新经济政策”固化了对少数族裔(包括重要的企业家阶层)的歧视,并且制度性地强化了政治恩惠和腐败等行为。纳吉布政府进行了许多值得肯定的努力,完善所谓的马来西亚“新经济模式”,试图通过对关键的经济部门和政府进行改革,令2020年前的人均收入翻一番。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并不有利,其部分改革目标仍然得以实现,经济也再度开始增长,然而,长期存在的马来人的特权这一核心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纳吉布努力改革马来人的特权政策,但来自本党内部以及有权有势的马来人利益团体的压力令他举步维艰。马来人的上层人士从这一政策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特权。不过,纳吉布在竞选初期的支持率要比其执政联盟还要高,矛盾的是,这既是由于上层马来人的支持,又是由于他本人的进步主义立场。
党争,人争
这次选举显然反映了人民对于马来西亚社会及其民主制度的不同看法,但这同时还是两位具有个人魅力的政治领导人个人的巅峰对决。纳吉布在2009年被执政党任命为总理,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安瓦尔则在2008年的选举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首次动摇了国民阵线高达三分之二支持率的巨大优势。
纳吉布通过双重策略来应对老练的对手,他试图废除安全法,令改革派反对者的要求落空,同时引入全盘的经济转型计划,将马来西亚提升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通过“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他呼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与此同时,他又保护马来人在政界、商界和教育中的特权身份,凭此巩固本党在马来人中的根基。
纳吉布试图把自己装扮成有活力的、能够吸引年轻人的改革者,但迟滞的改革还不足以兑现诱人的承诺。同时,对于特权、腐败的厌恶促成了一个广泛但分散的呼唤政治变革的联盟,他们向政府提出了真正的挑战。
事实上,纳吉布和安瓦尔的共同之处比表现出来的差异要多。他们都在青年时代便脱颖而出;两人都是具有魅力的领袖人物;两人都自我标榜为改革者——一个从政府内部,另一个则是作为前副总理的现反对派;两人处理起马来西亚暧昧的政治都得心应手;甚至两人都被争议所困扰——安瓦尔是性丑闻,纳吉布的助手则卷入了一名蒙古模特的谋杀案。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相似之处,两人的竞争才如此激烈。以安瓦尔为核心,构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广泛的联盟——伊斯兰主义者、民族主义者、非穆斯林少数团体、社会民主主义者和经济自由主义者。这一联盟取得了成功,虽然未能动摇国民阵线的执政地位,但将继续对纳吉布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分裂继续?
大选之后的马来西亚在政治上依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马来西亚人发出了要求迅速进行政治和经济变革的强烈信号,安瓦尔也表示,由于选举中出现了舞弊和违规行为,他将挑战选举的结果。尽管这并不会令马来西亚陷入政治动荡,但紧张的局势将继续存在。
对国民阵线舞弊的指控包括:永久性墨水(这种设计是为了确保选民只能投一次票)可以洗刷掉;国民阵线用飞机将选民运往关键地区投票;在选举过程中动用“幽灵选民”。选举暴露出了种族政策对马来西亚社会造成的严重裂痕。年轻人、城市选民,以及大部分的华人,依然十分关注歧视、腐败等问题。
国民阵线在选举中的弱势表明他们对于马来西亚政坛统治的结束,一个强大的反对派的出现也许意味着马来西亚政治将向两党制过渡。纳吉布在党内的地位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前总理马哈蒂尔就警告道,如果纳吉布的表现还不如前任巴达维的话,他的位置就将面临危险。然而,近期民调显示,纳吉布本人的支持率比国民阵线还要高。良好的家族背景和改革理念,令他有可能摆脱党内不满的保守派的掣肘。
国民阵线的险胜无疑会激励东南亚国家反对派的蓬勃发展,从而结束冷战以来专制领导人和一党政治强调中央掌控、经济发展,不顾制度建设的时代。随着该地区阶层的新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东南亚的选民将变得越发成熟,对透明度和公正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栏目责任编辑: 李岩(liyan_juergen@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