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材料中汉语四字格用语的特点和英译策略

2013-04-29 12:09:06仇贤根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翻译策略

摘 要:虽然有些汉语四字格用语直译也能达意或者在英语里能找到对应词语,但这种毕竟还是少数。因此,英译汉语四字格用语,最重要的是要摆脱四字格用语色彩多样的字面和其凝练严谨的结构的影响,以避免译文拖泥带水、冗杂累赘,注重词义内涵,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多数情况下可舍“形”取“义”。

关键词:四字格用语 外宣翻译 翻译策略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更新中进化发展,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悠久、古老的汉语语言文字也不例外。许多旧的表达方法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慢慢地被新的语言形式取代或淘汰。而作为汉语四字成语、俗语和一些相对固定的四字词组总称的四字格用语,却似乎是个例外,它在走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活跃于现代汉语的各个角落。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创作分不开。谈及汉语中四字格现象时,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人作文虽讲究炼句,然而其所谓炼句只是着重在造成一个典雅的句子,并非要扩充句子的组织。恰恰相反,中国人喜欢用四个字的短句子,以为这样可以使文章遒劲。由此看来,西洋人做文章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零。”

一、外宣翻译中的四字用语现象

应该说,汉语四字用语(亦称四字格用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文字简洁、凝练,结构对称、严谨,语调和谐、悦耳,蕴义丰富、形象等特征,同时,它又以其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修辞多样显示出作为中文中的最重要的一种熟语强大的表现力,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固定词组,因而亦有中国古代汉语文字的“活化石”的美誉。分析来说,四字格词语以它一般是由分成前后两个部分的四个语素构成。从语法关系看,词组中前后两个部分可以是主谓、动宾、偏正或者并列关系。从结构上看,四字格由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组成。自由词组是临时组成的,可以随意拆散,重新组合。而固定词组是一个整体,四个语素不能拆开或随意更换。而且,一些意义特殊、流传久远的四字格词语也被称为成语。总之,汉语四字格词语的突出特点就是:内容言简意赅,形式整齐划一,语音顺口悦耳,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因而,外宣材料原文中四字用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种典型的中文特色写法给外宣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原文:诞生于上世纪末的※※集团,信守孜孜以求、永不言退的发展理念,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任凭浊浪排空, 惊涛拍岸, 独有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 处变不惊, 运筹帷幄。尽握无限商机于掌间, 渐显王者之气于天地……虎豹人以其特有的灵气, 极目一流, 精益求精, 集世界顶尖服装生产技术装备之大成。裁天上彩虹, 绣人间缤纷, 开设计之先河, 臻质量之高峰, 领导服装潮流, 尽显领袖风采……天道酬勤, 不断进取的虎豹人撷取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译文:Founded in the late 1980s, the **Group is determined to succeed. The**Group has a high standard of quality and is well equipped with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They are taking the lead in designing new fashion s and maintaining high quality products. The**people have made one achievement after another due to their diligence.

这段是某著名企业的对外宣传资料,这类外宣材料十分常见,其中文写作方法深受汉文化美辞之风影响, 充满大量华丽词藻。若自我推介给西方受众,英译时如果逐字逐句地翻译,会给习惯于朴实文风和以简洁为美的西方受众感觉华而不实,难免会使其感到厌恶, 很难达到企业对外宣传的目的。而提供的译文正因为运用了有关外宣翻译技巧,转换视角, 化繁为简, 化虚为实,使得译文简洁明快,恰到好处,既着重传译出原文的主要信息, 又迎合西方人士的审美心理, 便于译文受众理解与接受。

二、舍“形”取义,巧译外宣汉语四字格用语

如果我们能在外宣翻译实践中恰当使用并能恰如其分地译出这些四字格词语,那么就能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大大增加译文流畅程度,从而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该如何操作呢?下面拟结合一些实例,分析如下一些翻译策略:

1.转换法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汉语四字格用语经常并非是单个单独使用,而是多个放在一起连续使用,形成铺排之势,语气十分强烈。另外,由于汉语四字格用语大多自带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功能,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相当于一个动词短语(VP)结构的小句,所以一般可以直接做句子的谓语。众所周知,形容词短语(AP)在句中使用频率极高,常常构成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AP+PP)或者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AP+NP)的连续并列结构。正因为如此,在外宣翻译中,我们不妨把汉语中这种连续使用的动词短语四字格用语(VP)转换为英语中的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AP+PP)或者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AP+NP)的铺排结构,这样既可以尽量呼应汉语四字格连用的局面,又可使译文虚实恰当,行文简洁流畅。在外宣翻译实践中,此法是最为常用的处理四字格用语方法之一。

例:我们遵从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We follow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being qualified politically and competent militarily and having a fine style of work, strict discipline and adequate logistic support.

此例是将划线部分转换成如形容词+副词和形容词+名词并连续排列的方法,基本上达到了与原文语气相一致的效果。

2.分译法 分译法是由于汉、英双语本身在表达方式和结构上的巨大差异,许多汉语四字格词语中往往附带大量的冗余信息,若逐字对应翻译,势必将这些冗余信息带入译文,会造成行文堆砌,甚至是“中式英语”(chinglish)。所以,在英译时外宣译员往往可以借用英语灵活多样的语言手段,将汉语整齐划一的四字格用语拆分开来译,经常是译成英语中常见的叠加式主从复合句,此法在翻译实践中被证明也是十分有效的策略。

例: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China, as the largest continent in the world, is a vast land with a huge population,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ormous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原文是三个连续铺排的四字结构,译文用“动词短语+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的结构按照英语的规律处理成主次分明的语言结构,符合井然有序、逻辑严密的英语语言结构特征。

3.删“繁”就“简”法 删“繁”就“简”适用于汉语四字格的翻译。从语言的本质上看,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而英语属于综合性语言;从文字风格上看,汉语以含蓄、委婉见长而英语则以简洁、易懂为衡量佳作的准则。另外,在大量的四字格结构中有许多可归为意义重复结构,即四字结构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在意义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

例:(中国)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China has abundant resources, a long history and magnificent and exquisite culture.

“语言以简洁为贵”的标准在这里显露无遗。段连城指出:“对外国读者,由于感情基础的差异,阅读习惯的不同,华丽词藻一般只能减少传播的清晰性和效果,甚至被视为空话冗词和夸大宣传。尤其是英语读者,更惯于低调陈述,而不惯于用词强烈。”因此,删“繁”就“简”在翻译此类汉语四字格词语时就十分必要!

4.翻译加注释法 汉语四字格用语源远流长,其

中有许多来源于古代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及文史典籍等,在中国读者看来不难理解的四字格词语,对西方读者来说,往往会感到不知所云。翻译时若采用直译的办法,不懂中文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若采用意译法,可能无法忠实表达四字格用语的文化内涵。另一类四字格用语属现代汉语自创型的四字格,一般是高度概括的政策性语言。这两类四字格在翻译时可采用解释的办法加以处理,既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又使译文含义明朗,使翻译真正成为谈话双方顺利沟通的桥梁。

例: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the Diverting the Yantze River from south China to the northern Yellow River was begun.

很多人——包括不少官方机构将“南水北调”仅译为“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从外宣角度来说,笔者认为是不妥的。因为受众是外国人,对中国的地理知识了解有限,而中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翻译译中不添加注释,受众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内容无法清楚地了解。

贾文波指出,四字格用语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人人视其为表达之美,都用四字格用语为提高语言艺术的重要手段,经千年而不衰,一直在汉语语言中稳占艺术地位。对于外宣翻译中四字用语的处理,最重要的是要摆脱四字格用语色彩多样的字面和其凝练严谨的结构的影响,以避免译文拖泥带水、冗杂累赘;注重词义内涵,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多数情况下可舍“形”取“义”,这对传播中国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必有好处。

参考文献:

[1] 段连城.对外传播学初探(增订版)[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2] 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3]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作 者:仇贤根,文学博士,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教师,主要研究兴趣:外宣翻译研究、实用文体翻译、口译理论与实践。

编 辑:张 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翻译策略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5:46:35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12:28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9:43
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52期)2016-07-09 23:17:02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25期)2016-05-26 19:15:00
汉英外宣翻译中的本土化顺应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6期)2016-03-11 08: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