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
摘 要:开放、润泽是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具备的美学特征。我们应从呈现美的教学内容、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教学情景、选择美的教学方式、体现英语课程的双重属性等五个方面,塑造充满美感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英语教学;美;开放;润泽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46-03
引言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展示的就是美。在听课或观课时,经常感觉有些老师的课让人感到很舒服,甚至回味无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是因为课堂体现了美的魅力。如今,众多英语教师都在追求以美的规律塑造英语课堂。
一、什么是美的规律
“美”是一个哲学性命题,是指事物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马克思认为,美不是异化的劳动,首先是与自由的创造联系在一起的;其次,美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第三,美是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能够达到一种内在的统一。作为具体的审美判断,美是因人、因地、因时、因情而异的,美是自然的,美是真实的,美是和谐的,美是发展的。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美学追求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时时渗透美德教育,使学生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美激情,以美求真,以美引趣,以美育人,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而富有实效。
我们的英语课堂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美学规律呢?
(一)开放
现实中不乏封闭、僵化的课堂:老师墨守成规,捧着多年不变的教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如同一潭死水。开放的课堂是自由的,开放的课堂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开放的课堂需要创造力。如何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呢?
1. 教学主体的开放。美的课堂,教学主体开放了,有老师,有学生。其中,学生是核心主体,不再是学习的奴仆,也不是课堂的旁观者。
2. 教学目标的开放。过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现在的教学目标指向的是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
3. 教学关系的开放。过去的教学关系是讲授与接受的关系,现在的课堂充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等融洽的关系。
4. 教学资源的开放。过去,教师“教教材”,捧着一本教科书从上课宣讲到下课,现在教师拥有了新的课程观——“用教材”,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教师恰当地处理教材,有效地依托教材,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英文电影、英文歌曲、英文报纸和杂志等,创设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不仅是教材的主人,更是新的教学资源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5. 教学方式、方法的开放。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我们: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
6. 教学评价的开放。教学评价的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组内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业成绩评价等。
开放的课堂可以带来思维的开放和学习成果的开放,开放的课堂有利于营造自由的、富有美感的英语课堂。
(二)润泽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了“润泽的教室”,他说:在“润泽的教室”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是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
“润泽”包含了以下内涵:
1.得体。得体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是得体的,教室既不吵吵闹闹,也不沉闷乏味,得体的课堂来自于快慢适中的教学节奏、动静搭配的教学形式,详略得当的教学内容,起伏跌宕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
2.应对。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这样描述什么是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能生动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3.和谐。润泽的课堂可以带来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鼓舞、指导……从而获得成功、自信、愉悦的情绪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教育教学中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三、塑造充满美感的英语课堂
(一)呈现美的教学内容
现行译林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用新鲜、丰富的话题,纯正、规范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乐园。教材图文并茂,思想性强,语言鲜活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流畅。如第7册下《英语》Unit 6的Reading和Task部分的课文,选自童话体裁的世界名著《Alice in Wonderland》,语言优美,符合学生的心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美文欣赏和诵读,体会教材的语言之美、节奏韵律、作者的和主人公的情感、意趣,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学生带入美丽的童话世界,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培养语感,提高英语素养。
(二)运用美的教学语言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其独到的美:它语音清晰、语调变化多端,富有语言的音乐之美。英语教师正确运用英语的节奏、重音、停顿、语速、音色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美学特征。丰富、准确、精炼、逻辑性强的语言,合适的音量、适中的语速,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戏剧性、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都有利于师生之间愉快和高效地双向交流。适时适当的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无声的语言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美的教学情景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深入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有效的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意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创设英语的教学情景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利用直观教具、图片、卡片、实物等,利用实际生活、英语新闻等,利用肢体语言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利用故事、游戏、竞赛等活动。
(四)选择美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好差之分,只有是否适当之分,只要形式和内容是相配的,生成和调控是有机的、师生关系是融洽的、体现教学智慧的、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开阔的思想平台、提供自主发展空间的,就是美的教学方式。留白,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美;简约的课堂亦是别样的美;蕴含智慧的教学细节,也能让美的课堂熠熠生辉;因动态生成的美,更显课堂的生机勃勃。
(五)体现英语课程的双重属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即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课堂教学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2)以学生为中心;(3)重视课堂的互动;(4)重视学生的语言体验、探索、构建;(5)重视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6)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7)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8)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祖国意识等。(傅瑞屏,2012)因此,外语教育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那些能体现教育范畴的整体性、全面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智力、道德、体能、审美、社会情感和精神潜质的增长,为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整体框架的英语课堂就是美的,就是符合美学规律的。
结束语
作为一位英语教师,本身就是审美主体。我们要发现文本的、学生的、自身的和生活的美;我们也是一个审美客体,应该努力呈现美的形象;我们还应是一个审美中介,努力把文本、生活的美,通过教学技巧和方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当我们以美学规律塑造课堂的时候,就是在为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做着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3]傅瑞屏.初中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京),2012,(6).
[4]杨九俊.用美的规律塑造课堂[J].七彩语文 教师论坛,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