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香
摘 要:读书能使学生增长智慧、明晓事理、享受快乐。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需要,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爱上读书。
关键词:小学语文;潜移默化;走进阅读;爱上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36-02
每当清晨校园里响起琅琅书声,我仿佛听到学生成长的鼓点。这是一种真情的回归,一种心灵的丰盈。读书,让人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拥有了美丽的人生。书中承载着思想,跨越着时空,实现着人与万物乃至历史的交流。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要抓好起步,养成读书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一、潜移默化让孩子走进阅读
父母对孩子都寄予厚望,希望他是最好的。对孩子的教育应从读书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爱读书,孩子会去效仿,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境中,自然也会对书眷恋、对阅读爱好,这对营造一个书香家庭氛围非常重要。所谓书香家庭,首先要有书,手触之、目及之,书在家庭中应该占有重要位置。父母爱读书,还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就是和他一起进入到读书的世界。孩子在睡觉前听了故事,他会带着无限的想象进入梦中。365夜,孩子可能获得终生受益的文学影响,奠定喜爱读书的基础。
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孩子会看图画的时候阅读就开始了。如果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一本本能看懂内容、画面形象生动、美好的图画,不仅能让他的视觉器官与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还可以有效地开启他们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孩子能融入一页页的图画中,在视觉的冲击下逐渐理解那些未知的情感与生命哲理,悄然完善着孩子们不断成长着的心智和审美感受能力。从一个词开始到一句话,你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表达能力有时出乎意料:当下雨的时候,他会说从土坡上流下来的水是小蚂蚁的瀑布;当他吃桃子的时候,他会说太阳是粉色的,它亲了桃子一下,桃子变成了粉色;当你烦恼的时候,他会说你卖掉了快乐吗?为什么愁眉苦脸。此时,你的因势利导会把孩子引进文学的殿堂。
对于学龄前后的孩子来说,“听”是最神奇的一招,听父母讲、听录音。他们心中充满童真、童趣,我们选择好“听”的材料,就能在孩子心中播撒美的种子。如富有音韵美和生活美的儿歌;富有情境美和形象美的小故事;富有哲理美和情意美的民间故事等。还记得童年时收听“小喇叭”广播时的情景,趴在收音机旁如醉如痴,边听边想象。我始终认为“听”要比看电视效果好得多,就像我们看完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感觉林黛玉就是陈晓旭表演的那样,而读《红楼梦》,里面人物给你的感觉不是固定的,既感觉得到,又摸不着,甚至有时觉得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
二、激情引趣让孩子爱上读书
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首先,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读物。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一批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在指导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广泛,应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宜多样,可以是童话、寓言,也可以是小说、诗歌、散文,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他们阅读,这样孩子才能博览群书。
其次,我们要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指多读,量大面广,不分文体,目的是博采众长。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精读必须熟读、读透,必要的时候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画、评、批、摘等等。
第三,让他们快乐地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对阅读来说,兴趣可以激发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读书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这种读书状态,就能成为孩子们获得知识的不竭动力。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应是一种享受。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第四,常带孩子到书店买书或到图书馆借书,在适当的机会把书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既有价值,又有纪念意义,让书伴随孩子一生。
第五,鼓励孩子勤练笔。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有时也会做即兴的诗或歌,或自己编故事,边说边玩。我们应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帮助记下他们的想法、感觉和自编的歌谣故事,利用电脑编成纪念册,记录他们成长的足迹,作为他们成年的礼物。
三、持之以恒,让读书成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通向成功的道路,它不是一条捷径,需要长久的努力,甚至一生的努力。成功是习惯的结果,努力是习惯的过程,实验证明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后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
(一)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
当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之后,要抓住时机帮助孩子制定读书计划。首先,要保证阅读时间,坚持每天读书,即使不能连续读书,也要积少成多完成当天阅读任务。要学习古人读书方法,利用“马上、枕上、厕上”(欧阳修读书三上法),抓住冬者、夜者、雨者(董遇读书三余法),时时处处读书。其次,要读整本书,切忌半途而废。第三,要用心,边读边思考,要做到开卷有益,读有所得。
(二)适当提高阅读要求
随着阅读的深入,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指导学生读优秀作品和名著。名著不但能拓展人们的思维,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具有艺术性和鉴赏价值,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熏陶,在构思上有所启示,奠定了人生的文学基础。鼓励学生订阅一些喜爱的报刊,因为报刊新闻性强,内容贴近时代,文体多样化,语言鲜活、时尚,利于吸收运用。
在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以后,还要引导孩子养成背诵的习惯。背诵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帮助学生学习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指导孩子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力争能做到厚积薄发。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确,读书使人增长智慧,使人明理,使人享受快乐。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能提高自己的修养;读书是一种心灵的需要,能使人从世俗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让我们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他们感受书的乐趣,让读书改变学生人生的宽度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