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红
摘 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指导学生从画图中感受美,从评词析句中体会美,从人物形象中认识美;教师要以自身的言行美影响学生;校园环境也应发挥对学生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34-02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所谓美育,就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审美教育的作用在于“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智育之手段。”这指出了美育的独特作用。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不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母语教学的重任,还负有文化教育、文学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诸多功能。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处处充满了美,教学中应充分发掘其中的美学元素对学生进行美育。首先,通过指导学生看图,从画面中感受美。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图文结合,每一课都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或生动形象,或富有趣味,或优美恬静。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欣赏,从画面中感受美。如教学《星星和哨兵》、《静夜思》等课文时,引导学生感受夜空的神秘美;教学《桂林山水》、《东北大森林》等课文时,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木兰从军》等课文时,引导学生感受英雄美;教学《小英雄于连》、《铜板的响声》等课文时,引导学生感受智慧美。其次,通过评词析句体会美。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还传递着审美信息。如教学《王冕学画》时,可让学生找出表现王冕练眼神的词语“紧盯”、“注视”,让学生从词语中体会王冕练习画画的刻苦,获得“天才来自勤奋”的人生美;教学《东北大森林》时,“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一句中的“抽”字,强烈感受到春季枝条生长迅速的生机美;教学《有个孩子叫咪咪乔》,“他立正,举手敬礼:‘请照顾好你的孩子。却并不把咪咪乔给我,转身几步到女儿面前,郑重地交给她,而且又是一个立正,举手敬礼:‘请照顾好你的孩子”时,清晰地感受到交警给予女儿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的人性美。再次,通过人物形象认识美。课文中塑造了众多具有内在精神美的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使学生情操获得陶冶、思想得到升华。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邓稼先,《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因遵守纪律而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邱少云,《小抄写员》中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叙利奥,《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永不放弃的阿曼达父亲,这些众多形象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二、以教师的言行美影响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多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赏析作品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所领悟到的美渗透给学生,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教师要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以优美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得体的服饰去启迪学生的爱美之心,让学生自我修养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心灵美是美的核心,防止学生走进单纯追求外表美的误区。
三、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美育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规范整洁的教室无形中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操,墙上的名人画像呼唤着学生努力向科学顶峰攀登,草坪中一句“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让学生的爱心与美德紧紧结合在一起。
美育是多方面的,无处不在的,需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目标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美育,使教育活动艺术化,并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建昌,姜文振.美学[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